北京学区房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小雅的房间里。房间收拾得整洁,书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有小说、有设计类杂志,还有一些手绘的草稿。只是,这宁静的一切,总让我隐隐感到不安。小雅,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已经三年了,却一直没有正式参加工作。
三年前,小雅以优异的成绩从一所重点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典礼上,她穿着学士服,笑容灿烂,意气风发地告诉我,她要用自己的才华,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
然而,现实却与我的期望背道而驰。毕业后,小雅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积极地投简历、参加面试。她告诉我,她想要先沉淀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我理解她的想法,毕竟年轻人嘛,总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探索。
最初的一年,小雅报了一个线上绘画班,学习插画。她每天沉浸在色彩的世界里,画各种各样的图案,人物、风景、动物,乐此不疲。看着她如此投入,我心里也感到一丝欣慰。我想,也许她只是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一旦找到了方向,就会全力以赴。
但一年过去了,小雅的插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却始终没有将它转化为实际的收入。她偶尔会在一些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但获得的关注和收益都寥寥无几。我开始有些着急了,旁敲侧击地问她是否考虑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小雅总是笑着搪塞过去,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等自己足够优秀了,自然会有机会的。我知道她是个要强的人,不轻易服输,也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第二年,小雅开始尝试做一些自由职业,例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她通过朋友介绍,接了一些零散的活儿,但收入并不稳定,而且工作时间也很长,经常熬夜。我心疼她,劝她不要太拼,但她却说这是自己的选择,她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看着她疲惫的身影,心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希望她能独立自主,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我又担心她太过劳累,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机会。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小雅几乎完全停止了工作。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出门,也很少和人交流。我尝试和她沟通,但她总是回避我的问题,或者干脆沉默不语。
我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我担心小雅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我偷偷地翻看她的手机,发现她经常在浏览一些关于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的网站。
有一天晚上,我鼓起勇气,敲开了小雅的房门。我走进房间,看到她正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发呆。
“小雅,你最近怎么样?”我轻声问道。
小雅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迷茫。“我不知道,妈妈,”她说,“我好像迷失了方向。”
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抱住她。“没关系,小雅,”我说,“妈妈永远支持你。如果你累了,就休息一下;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慢慢想。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妈妈都会尊重你的。”
小雅的眼眶湿润了。她靠在我的肩膀上,轻声抽泣起来。我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安慰着她。我知道,她需要的不是指责和催促,而是理解和支持。
那一晚,我们聊了很多。小雅告诉我,她之所以一直没有出去工作,是因为她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辜负我的期望。她说,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我告诉她,她不是一无是处,她有很多优点,她聪明、善良、有才华。我告诉她,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我告诉她,我的期望不是让她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让她快乐、健康、幸福。
那一次长谈之后,小雅似乎轻松了一些。她开始尝试着走出房间,和朋友们聚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新的方向。
我知道,小雅还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努力。但我相信,只要她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作为母亲,我能做的,就是给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她知道,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永远站在她的身边。我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活出精彩的人生。而所谓的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享受过程,找到自我价值。这三年看似不工作,或许是她在积蓄力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未来。我期待着她的转变和成长,也相信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