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是英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表达将来某个时间将被执行的动作的承受者。 理解其结构和用法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英语至关重要。
基本结构:will/shall + be + 过去分词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相当简洁明了:will/shall 作为将来时的助动词,紧随其后的是 be,最后是动词的 过去分词。 例如,“The house will be built next year”。 在这个句子中,“house” 是动作的承受者,它将在明年被建造。
构成要素详解
will/shall: 这两个助动词表示动作发生在将来。 在现代英语中,will 几乎可以用于所有人称,而 shall 主要用于第一人称 (I, we) 的疑问句中,表示征求意见或建议。
be: 这里的 be 是一个不变的形式,它不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作用是连接助动词 will/shall 和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
过去分词: 过去分词是动词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动词原形加 -ed (规则动词) 或采用不规则变化 (不规则动词) 形成。 过去分词表明动作已经完成或处于被动状态。
用法场景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在多种情况下使用,主要目的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当动作的执行者不重要、未知或不便提及时。
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当我们希望突出某个事物或人将要接受的动作时,使用被动语态。 例如,“The new bridge will be opened next month”。 在这里,重点是桥梁本身,而不是建造者。
执行者未知或不重要: 如果执行动作的人不为人知或无关紧要,被动语态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例如,“Mistakes will be made”。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错误的发生,而不是谁犯了错误。
避免提及执行者: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不想或不能透露执行动作的人。 例如,“The information will be kept confidential”。 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直接提到是谁将保守秘密。
描述计划、安排或预测: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常用于描述未来的计划、安排或预测。 例如,“The documents will be signed tomorrow”。 这表明文件将在明天被签署,这是一个已知的安排。
表达正式或客观的语气: 在正式的写作或口语中,被动语态可以使表达更加客观和正式。 例如,“Regulations will be enforced strictly”。
例句分析
The project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项目将在年底完成。)
The winners will be announced tomorrow evening. (获奖者将在明天晚上公布。)
The cookies will be eaten. (这些饼干将被吃掉。)
Will the tickets be sent to me by post? (票会邮寄给我吗?)
The contract will not be signed unless all conditions are met. (除非满足所有条件,否则合同将不会被签署。)
被动语态的转换
将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1. 找出主动语态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2. 将主动语态的宾语转换为被动语态的主语。
3. 使用适当的助动词 (will/shall + be) 和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的谓语。
4. 将主动语态的主语放在被动语态句末,并使用介词 "by" 引导 (可选,如果主语不重要或未知则可以省略)。
例如,将主动语态 "Someone will clean the room" 转换为被动语态,结果是 "The room will be cleaned (by someone)"。
注意事项
并非所有的动词都可以用于被动语态。 只有及物动词 (transitive verbs) 才能有被动语态形式,因为它们需要一个宾语。
在被动语态中,执行者通常是不重要的,或者已经知道,或者不希望提及。 如果需要强调执行者,可以使用 "by + 施动者" 的结构。
在选择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目的来决定。 一般来说,主动语态更直接、更清晰,而被动语态更正式、更客观。
总结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是表达将来动作的承受者的重要语法工具。 掌握其结构、用法和转换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流畅地运用英语,并有效地传递信息。 通过了解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我们能够使我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更加精确和丰富。 熟练运用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对于提高整体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者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不断巩固和提高,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法要点。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