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深刻地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并对社会资本再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平均利润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早期阶段,商品价值主要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各个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也与其所投资部门的利润率直接相关。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各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日益差异化。有些部门,如采矿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不变资本(机器、厂房等),而可变资本(劳动力)相对较少,即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另一些部门,如纺织业,则可能需要较少的不变资本和较多的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由于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尽管投入的总资本很大,但由于雇佣的劳动力较少,创造的剩余价值也相对较少,其利润率往往低于平均水平。相反,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虽然投入的总资本较少,但由于雇佣的劳动力较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相对较多,其利润率往往高于平均水平。
这种不同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差异,促使资本不断地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种资本的自由转移和竞争,是平均利润形成的关键动力。当某个部门的利润率较高时,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导致该部门的商品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从而降低该部门的利润率。相反,当某个部门的利润率较低时,会导致资本流出,该部门的商品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从而提高该部门的利润率。
经过长期的资本流动和竞争,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最终会趋于平均化。这种平均化的利润率,被称为平均利润率,它是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每个资本家不再按照自己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是按照其所投资的资本额,获得与平均利润率相等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也改变了商品的生产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不再简单地等于成本价格加上部门利润,而是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也就是说,即使不同部门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异,它们的成本价格可能不同,但它们的生产价格却会趋于一致。
平均利润的形成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其次,它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聚,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再次,它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价值规律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前,商品价值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利润直接来源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利润不再直接来源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源于全社会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的变动,间接地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流动。
总而言之,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资本竞争的产物,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并对社会资本再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平均利润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也从侧面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其固有的矛盾和局限性,为我们分析和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