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知道吗,我这人,真是个老派。提起“看报纸”,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不是那冰冷的屏幕,不是指尖滑过的虚拟界面,而是实实在在的、带着油墨味的纸张。尤其是“看报纸的英语”,这几个字,一瞬间就把我拉回了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Wi-Fi,甚至电脑都还是稀罕物的年代。那会儿,学英语,除了课本,除了收音机里模糊的BBC,报纸简直就是一片新大陆,活生生、热气腾腾的语言海洋。
哎呀,那种感觉啊,现在是真没多少年轻人能体会到了。清晨,带着一点微凉的露水气,或者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手里摊开一张《纽约时报》或者《华尔街日报》,那沉甸甸的份量,那哗啦啦翻动的声音,简直就是一种仪式感。我喜欢那种指尖摩挲着纸张粗糙纤维的感觉,油墨的香气——说起来有点怪,但那确实是一种独特的,带着知识和世界味道的香气。那种时候,你不是在“上网”,你是在“沉浸”。
说真的,学英语,看那些头版头条 (front page headlines),真是大有裨益。不像现在,信息轰炸,都是碎片化的,短平快的。以前的报纸,新闻报道 (news reports)都是长篇大论 (long-form articles),分析深入 (in-depth analysis)。你得静下心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啃,一句一句地品。比如,你看到一个关于国际政治的社论 (editorial),那个用词,那个句式,真叫人拍案叫绝。不是那种日常对话的口语化 (colloquialism),而是非常严谨、正式 (formal and rigorous)的书面语 (written language)。你从中能学到很多高级词汇 (advanced vocabulary),比如“proliferation”(扩散)、“hegemony”(霸权)、“escalate”(升级)之类的。这些词,在口语里可能不常用,但在新闻里,那是核心表达。
还记得吗?报纸通常有不同的版面 (sections/pages)。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艺术、体育,甚至还有分类广告 (classifieds)和讣告 (obituaries)。每一个版面,都有它独特的语言风格。读财经版 (business section),你会遇到“quarterly earnings”(季度收益)、“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market volatility”(市场波动)这些专业术语 (jargon/technical terms)。而看文化评论 (culture reviews),则可能看到辞藻华丽 (flowery language)、比喻精妙 (subtle metaphors)的词句 (phrasing)。这无形中就为你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让你在不同的语境 (contexts)下理解和掌握英语。
我尤其喜欢读那些专栏文章 (columns)。那些撰稿人 (columnists),风格迥异 (vastly different styles),有的幽默风趣 (humorous and witty),有的尖锐辛辣 (sharp and incisive),有的娓娓道来 (narrative and gentle)。读他们的文章,不仅仅是学英语,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way of thinking),一种表达观点 (expressing opinions)的艺术。他们会用各种修辞手法 (rhetorical devices),比如反讽 (irony)、排比 (parallelism)、设问 (rhetorical questions),让文章充满魅力 (full of charm)。那时候,我常常会把那些精彩的句子 (brilliant sentences)、地道的表达 (idiomatic expressions)用红笔圈起来,甚至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反复琢磨。现在想来,那哪里是学英语啊,分明是在进行一场没有压力的语言探险 (stress-free language exploration),是在品味文字 (savoring words)。
说到“地道”,报纸上的英语可真是教科书级别。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能带有太强的个人色彩,也不像学术论文那样过于晦涩难懂 (obscure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新闻英语,尤其主流大报 (mainstream newspapers)的英语,是力求精准、客观、清晰 (precise, objective, clear)的。尽管我知道,很多时候新闻 (news)也并非完全中立 (neutral),会有立场 (stance),会有偏向 (bias),但至少在语言层面 (linguistic level),它是规范而严谨 (standardized and rigorous)的。这种规范性 (standardization),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打基础的绝佳范本 (excellent template)。
可惜啊,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买份报纸 (buy a newspaper)?报亭 (newsstands)都快消失殆尽了。大家手里拿着的,都是手机、平板 (phones, tablets)。新闻 (news)变成了一个个推送 (push notifications),一篇篇短视频 (short videos)。内容是爆炸性 (explosive)的,但深度 (depth)和广度 (breadth)却很难兼顾。那种慢阅读 (slow reading)的乐趣 (pleasure),那种细嚼慢咽 (chewing slowly and thoroughly)的思考 (thinking),都似乎成了奢侈品 (luxury goods)。
我总觉得,数字媒体 (digital media)虽然带来了便捷 (convenience)和即时性 (immediacy),却也带走了一些东西。那种静下心来 (calming down),手捧报纸 (holding a newspaper),从头版 (front page)开始,逐字逐句 (word by word, sentence by sentence)地阅读 (reading),感受墨香 (ink smell),感受纸张 (paper)的触感 (tactile feel),最后把读完的报纸整齐地叠好 (fold neatly),放在一边的仪式感 (sense of ritual),是数字阅读无论如何也给不了的。
当然了,现在也能在线阅读《卫报》 (The Guardian)、《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那种物理上的存在感 (physical presence)吧。当你在纸上看到一个不认识的词,你可以直接在旁边批注 (annotate),可以随手画个圈 (circle it),这种互动 (interaction)更直接,更个人化 (personalized)。在屏幕上,你也许可以复制粘贴 (copy and paste)到词典里,但那种沉淀 (sedimentation)的感觉,那种亲手触摸 (touching by hand)的印记 (imprint),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看报纸的英语”意味着什么?我会说,它意味着严谨的语言 (rigorous language),丰富的词汇 (rich vocabulary),多样的文体 (diverse styles),更意味着一种沉静的阅读方式 (serene reading method),一种探索世界的耐心 (patience to explore the world),以及一段个人成长 (personal growth)的独特记忆 (unique memory)。那不仅仅是语言学习,那是一种生活方式 (lifestyle),一种精神滋养 (spiritual nourishment)。它教会我的,不只是英语,更是如何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understand this complex world),如何独立思考 (think independently)。那种油墨味,那种厚重感,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can never go back),但它的影响 (influence),却深远而持久 (profound and lasting)。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