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让某人做某事英语怎么说
让某人做某事英语怎么说
0人回答
8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8-16 13:21:13
188****3100
2025-08-16 13:21:13

说真的,每次碰到“让某人做某事”这个地道的中文表达,我这脑袋瓜里啊,就跟跑马灯似的,一堆英文词儿呼啦啦地往外冒:make、get、have、let、allow、force、persuade……我的天呐,光是想想这些词儿后面跟着的结构,什么to do、do、doing,就够让人抓狂的了。这哪儿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啊,简直了!今天,我就想拉着你,咱们一块儿,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奥秘,尤其是我这些年摸爬滚打,踩过多少坑,才摸索出来的那些小心得。

你瞧,咱们中文里一个“让”字,真是包罗万象,它能是命令,能是请求,能是许可,也能是诱导。可英文呢?抱歉,人家没那么“包容”。每个词儿背后,都藏着或轻或重、或软或硬、或直接或委婉的潜台词。这不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嘛,也是它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我们先来说说最“霸道”的那个—— make

“I made him clean his room.” 你听听这话,是不是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没错,make,后面直接跟“某人”和“动词原形”(bare infinitive,千万别加“to”啊,这是个大坑!),它传递的就是一种强制、迫使、别无选择的意味。就像我妈,当年那句“我让你把碗洗了”,用英文说,绝大多数时候就是“My mom made me wash the dishes.” 你能拒绝吗?不能!因为那是命令,是带有权力的压制。老板让员工加班,The boss made his employees work overtime. 这员工心里可能一万个不愿意,但没办法,不得不从。所以,当你看到或听到 make 这个词时,脑海里就该浮现出一个画面:有人拿着鞭子,或者至少是板着一张脸,逼着另一个人去做他并不情愿的事儿。这词儿自带重量,别轻易乱用,不然很容易显得你很强势,甚至有点儿不近人情。

再来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get”。

哦,我的get!这简直就是个“多面手”,万金油。但它在“让某人做某事”这个语境下,是最常用的,也最考验你的细微感知力。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说服、请求、努力等方式,促使某人做某事”。记住,get 后面跟的结构是“某人 + to do 某事”。这个“to”啊,就像它的灵魂,千万不能丢。比如,你想让你那拖延症晚期的朋友跟你一起去看电影,你得好言相劝,磨破嘴皮子,最后他答应了,你就可以说:“I finally got him to go to the movies with me.” 这里面就包含了你付出的努力和朋友最终被你“说服”的过程。

我有个同事,他家那孩子,简直是写作业界的“钉子户”。每次让他写作业,都跟打仗似的。他常跟我抱怨:“I just can’t get my son to finish his homework!” 这句话里满满的无奈,以及那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却收效甚微的挣扎。听懂了吗?get,它没有 make 那么硬核的强制力,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软性”的推动,一种需要“费点劲儿”才能达成的目的。所以,如果你想表达“说服了”、“搞定了”、“成功让……做了……”,用 get 准没错。它充满烟火气,透着一股子生活味儿。

然后是那个常常被误解的“have”。

说实话,我当初也蒙圈了,这 have 咋也能表达“让”呢?它有两种常见的用法,意思上却大相径庭。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是“使役”的意味,但它跟 make 又不一样,它表示“安排、委托、要求某人去完成某项服务或工作”。结构是“某人 + do 某事”,同样不带“to”。比如,你的车坏了,你不会自己修,于是你找了修理工:“I had my car repaired.” (这里用了被动语态,意思是我让别人修了我的车)。或者直接一点:“I had the mechanic repair my car.” 仔细品品,这里的“让”,是基于你拥有某个资源或权力,能够安排别人为你做事,对方通常是你的下属、服务人员,或者你是顾客。它没有 make 的那种强制性,更多的是一种“安排指令”或者“委托服务”的感觉。我让秘书打印文件,"I had my secretary print the documents." 这可不是我逼她,而是她的本职工作,我给了她一个任务。

第二种 have 的用法,比较少见,但有时也表示强制,尤其是在口语中,语气上可能不如 make 那么强烈,但也是一种指示:“You'll have him clean the mess up.” 这种通常发生在上级对下级、家长对孩子,带有一种“你给我去,你给我做”的意味,更像是一种直接的、不容置疑的吩咐。不过,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谈到强制,make 还是首选。

接下来,说说“允许”类的:letallow

这两个词儿,意思相近,都表示“允许”、“让……去做……”。

Let 更口语化,更直接,后面同样跟“某人 + 动词原形”,不加“to”。“My parents let me stay up late on weekends.” 瞧,多轻松、多自在的“让”啊,完全是许可和放任。这词儿用的多,也更地道。

Allow 则相对正式一些,后面跟的结构是“某人 + to do 某事”。“The school doesn't allow students to use mobile phones during class.” 学校不允许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是不是感觉语气上比 let 稍微严谨、规范一些?在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语中,allow 的出镜率会更高。比如,一个规定、一个法律条文,通常会用 allow

别忘了还有 forcecompel,它们比 make 更强调“强迫”和“迫使”。

这两个词儿,后面都跟“某人 + to do 某事”。Force 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抗拒感。“The storm forced us to stay indoors.” 暴风雨把我们困在室内,这可不是我们自愿的,是外部环境的强大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Compel 则显得更正式,有时带有法律或道德上的约束力。“The law compels employers to provide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法律迫使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这种“让”,完全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是赤裸裸的强制。

还有那些“说服”的艺术:persuadeconvince

这两个词儿,它们的重点在于“通过沟通、论证,改变某人的想法或行动”。结构都是“某人 + to do 某事”。

Persuade 强调的是“说服成功,并促使对方采取行动”。我花了好长时间,终于说服他参加我们的团队:“I spent a long time, but finally I persuaded him to join our team.” 这里面有你努力的过程,也有他最终被你的言辞打动并付诸行动的结果。

Convince 则更侧重于“让对方在思想上相信你的观点或事实,但不一定立即付诸行动”。“I convinced her that I was right.” 我让她相信我是对的,至于她信了以后会不会做些什么,那是后话。当然,很多时候 convince 也可以直接接“to do”,表示“说服并使其做某事”,但它的核心仍在于“信念的转变”。

有时候,我们还会用 cause

这个词就比较正式了,表示“引起”、“导致”。“The loud music caused him to leave the party early.” 巨大的音乐声导致他提前离开了派对。这里的“让”,是一种因果关系,不是主动的使役,更像是一种结果的发生。

最后,不得不提的 help

“Help me!” 这可是我小时候搬东西时,嘴边最常挂的词儿。Help 后面跟“某人”,动词原形或带“to”的动词都可以,比如“I helped her move the furniture.” 或者 “I helped her to move the furniture.” 意思上几乎没有差别。它表达的是一种协助、帮助,让某人做某事,但不是强迫,而是提供支持。

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让某人做某事”,在英语里,却能开出如此繁盛的花朵,每朵花都有它独特的芬芳和色彩。这不光是语法上的区分,更是对人类行为、社会关系、情绪态度的深刻洞察。

我个人觉得吧,学习这些,千万别死抠语法书上的条条框框。那些规则固然重要,是骨架,但真正让语言活起来的,是它承载的画面感、语境和情感。你在用“让”字的时候,想想那情境:你是像个命令者,挥舞着手臂,眼神凌厉?还是像个巧舌如簧的说客,循循善诱?亦或是个温柔的引路人,给予许可和自由?当你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些具体的画面时,对应的英文词儿,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来。

多听、多读、多看那些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尤其是电影对白、小说里的口语、甚至是YouTube上那些博主的日常分享。你会发现,老外们在说“让”的时候,用词儿真是五花八门,但你仔细一品,会发现他们用得特别精准,那种感觉,懂的都懂。

所以,下次再遇到“让某人做某事”的中文表达,别急着张口就来 make,先停顿一下,给自己几秒钟,在脑海里过一遍这些选项:是 make 的强硬?get 的巧劲?have 的安排?let 的自由?force 的无奈?还是 persuade 的艺术?选对了词,你和母语者之间的沟通,就少了一层隔阂,多了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不就是我们学语言,最想达成的目标吗?学海无涯,共勉之!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