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看医生的英语
看医生的英语
0人回答
2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8-15 13:22:50
188****3100
2025-08-15 13:22:50

哎哟,提起“看医生的英语”这茬儿,我这心里头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滋味儿复杂得很。想想看,你在异国他乡,水土不服也好,突发状况也罢,身体出了岔子,那种孤独无助感,简直能把人吞没。再加上语言不通,妈呀,那不就是雪上加霜,直接跌入深渊了嘛!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茶余饭后闲谈,这是实打实的生存指南,是经验,更是血泪教训。

记得那年,我刚到伦敦不久,某天夜里,胃里头突然翻江倒海,疼得我蜷缩在床上,冷汗直冒。彼时彼刻,英语词汇量再大,也禁不住那股子疼痛的冲击,脑子跟浆糊似的,一片空白。平时那些个“Hello”、“Thank you”溜得跟什么似的,可真到了“我胃疼,疼得快死了”这种境地,却发现一个像样的词儿都蹦不出来。这就是现实,残酷得很。

所以,咱们今天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看医生的英语,它不仅仅是几个单词、几句对话那么简单,它关乎你的健康,甚至——别笑,真可能关乎你的小命儿。

首先,最最基础的,也是你迈出第一步的关键:预约医生。这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大部分国家,尤其像英国,你得先挂号,通常是找你的家庭医生(GP - General Practitioner)。那时候,我连GP是啥都不知道,傻乎乎地跑到最近的诊所,人家一听我没注册,就让我回去。所以,第一课就是:搞清楚自己住址附近的GP surgery,然后注册。注册好了,打电话过去,张口就得是“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to see a doctor.”(我想预约看医生。)或者更直接一点,“I need to see a doctor.”(我需要看医生。)对方可能会问你,“Is it urgent?”(紧急吗?)或者“What are your symptoms?”(你有什么症状?)别慌,哪怕疼得要命,也得尽量把问题说清楚。我当时就是吞吞吐吐,结果人家以为我只是小感冒,把我排到了两天后。两天后啊!我真想冲过去把胃掏出来给他们看!

接下来,到了诊所,面对医生,这才是真正的大考。医生坐那儿,神情严肃,或者和蔼可亲,但不管怎样,他说的每一个词,你都得拼命去理解,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你的病情描述和诊断。

描述症状,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含糊不得!就得跟那福尔摩斯似的,掰开了揉碎了,越细越好。别指望医生能从你的一个“I feel bad”里猜出什么。你要清楚地告诉他们:

  1. 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

    • “I have a headache.”(我头疼。)
    • “My stomach hurts.”(我胃疼。)
    • “I have a sore throat.”(我喉咙疼。)
    • “My back aches.”(我背疼。)
    • “My chest feels tight.”(我胸口很闷。)
    • 记住这些身体部位的词汇:head(头)、neck(脖子)、shoulder(肩膀)、arm(手臂)、hand(手)、chest(胸)、stomach(胃)、abdomen(腹部)、back(背)、leg(腿)、foot(脚)。
  2. 疼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是sharp pain(剧痛、尖锐的痛),还是dull ache(隐痛、钝痛)?是throbbing pain(搏动性疼痛,像心跳一样),还是stabbing pain(刺痛)?是burning sensation(灼烧感),还是cramping(绞痛)?我就曾因为分不清“dull”和“sharp”,医生一脸懵,我一脸汗。后来学聪明了,直接用手比划,指着位置,再用副词修饰,比如“It’s a constant pain.”(这是持续性的疼痛。)或者“It comes and goes, it’s an intermittent pain.”(时有时无,是间歇性疼痛。)

  3. 症状持续了多久? “It started yesterday.”(昨天开始的。)“It's been bothering me for three days.”(困扰我三天了。)“It started suddenly.”(突然开始的。)“It developed gradually.”(逐渐出现的。)

  4. 还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 fever(发烧)
    • chills(发冷)
    • nausea(恶心)
    • vomiting(呕吐)
    • diarrhea(腹泻)
    • cough(咳嗽)
    • fatigue(疲劳)
    • dizziness(头晕)
    • shortness of breath(呼吸急促)
    • “I also feel tired and have a slight fever.”(我还感觉很累,有点低烧。)

医生听完你的描述,会开始问问题。这时候,他们可能会用一些更专业的词汇,你千万别不好意思问。听不懂,直接说“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that in simpler terms?”(您能用更简单的词解释一下吗?)或者“Could you please rephrase that?”(您能换种说法吗?)这不丢人,真的,命要紧。他们可能会问你的病史(medical history),有没有过敏史(allergies),有没有在服用其他药物(medication)。这些词儿,你得提前心里有数。

我有个朋友,对青霉素过敏,结果去急诊,医生问“Any known allergies?”她脑子短路,没反应过来“allergies”是过敏,差点就出大事儿。后来,她手机里专门存了一段话,写着自己对什么过敏,直接给医生看,省事又安全。这招儿,聪明!

诊断完了,医生会告诉你是什么问题,以及怎么治疗。这部分也极容易出岔子。 “You have influenza.”(你得了流感。) “It seems like a viral infection.”(看起来像是病毒感染。) “You have a stomach bug.”(你得了肠胃炎。) 这些诊断词汇,你最好有个概念。如果医生给你开药,他会告诉你“I'm going to prescribe you some antibiotics.”(我给你开些抗生素。)或者“Take this painkiller for the pain.”(疼痛时服用止痛药。) 记住:prescribe是开处方;antibiotics是抗生素;painkiller是止痛药。 别忘了问清楚:How often should I take it?(我应该多久服用一次?)How many pills should I take each time?(我每次应该服用几片?)Should I take it with food or on an empty stomach?(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吃错了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万一医生说你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比如验血(blood test)、X光(X-ray)或者核磁共振(MRI scan),别傻愣着,问清楚流程,问清楚费用,问清楚多久出结果。钱袋子也是很重要的考虑!

离开诊所,拿着处方单(prescription),下一步就是去药房(pharmacychemist's)。药剂师(pharmacist)会核对你的处方,然后给你药。这时候,你也可以再问一遍用法用量,确保万无一失。我刚开始那会儿,每次去药房都特紧张,生怕药剂师问我什么听不懂的,所以就把处方单研究个透,不懂的单词提前查好,或者直接指给药剂师看,他自然会明白。

还有一些非标准表达,或者说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但在特定语境下又非常实用的。比如,当你疼得说不出话时,直接指着患处,发出“Ouch!”或者“It hurts here!”;如果你感觉身体非常虚弱,可以用“I feel out of energy.”或者“I feel exhausted.”;如果医生语速太快,直接说“Could you please speak a bit slower?”;或者干脆带着一个本地朋友一起去,让他们帮忙翻译,这才是最保险的策略。别觉得麻烦人家,生病了,朋友就是拿来“麻烦”的。

我有个朋友,有次阑尾炎发作,去了急诊室(Emergency Room/ERAccident & Emergency/A&E)。那种环境下,肾上腺素飙升,人紧张得要命,根本顾不上语法。他当时就指着右下腹,憋着气,就蹦出两个词:“Sharp pain! Right side!”然后就倒下了。医生护士看他那痛苦样儿,又结合他这几个词,立刻就明白了个大概,迅速进行检查。所以你看,有时候,越是紧急关头,越要抓住核心词汇,简单粗暴反而有效。但平时可不能这样,平时还是要尽量完整准确。

总之,看医生的英语,它是一套系统,不仅仅是词汇量的堆砌。它包括了你的心理准备、对医疗系统基本流程的了解、准确描述自身症状的能力、理解医生诊断和医嘱的能力,以及必要时寻求帮助的智慧。我常常跟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说,别的英语可以慢慢学,但这“看医生的英语”,你最好把它当成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提前储备,关键时刻它能救你的急。

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次胃疼,最终我还是靠着模糊的指点和几个单词挺过来了。但那种无力感,直到今天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所以,别再把“看医生的英语”当成可有可无的知识点。它不是课本上的死板公式,它是你健康护航的活水,是你应对未知风险的底气。把这些词汇和表达刻进骨子里,熟练得像是你的第二母语,这样,即便疾病突袭,你也能多一份从容,少一分恐慌。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吧?保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