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也可以的英文”?这话题,有点意思。
“也可以的英文”?这话题,有点意思。
0人回答
5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7-10 13:22:34
188****3100
2025-07-10 13:22:34

先说我自己吧,英文算不上顶尖,但交流没问题。毕竟也靠它混了几年饭吃,不然早饿死了。说实话,最早学英文,那真的是被迫的。小镇做题家,你不学好数理化,以后能干啥?能有个好未来吗?英语作为敲门砖,想都别想绕过去。死记硬背,语法狂练,为啥?还不是为了考试那点分。那时候的“也可以”,就是做选择题时实在没辙了,瞎蒙一个,心里想着“这个…也可以吧?”。反正总比空着强。

后来到了大学,周围同学个个口语溜得飞起,感觉自己就是个土鳖。才知道,原来英文不是用来考试的,是用来交流的啊!真正的理解,是能用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当时我就想,不行,得改变。于是开始疯狂地看美剧,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找老外聊天。结果呢?闹了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我想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这东西真不错”,结果脱口而出“This thing is really…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说完我自己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他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说:“You’re so funny!” 虽然丢脸,但那次之后,我反而放开了。

敢说了,也就不怕错了。

工作之后,英文更重要了。经常要和国外的客户开会,写邮件。一开始,我写的邮件那叫一个正式,恨不得每个词都查一遍字典。结果呢?对方觉得我太死板,沟通效率很低。后来我慢慢地学会了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对方反而觉得我更真诚,更愿意和我合作。这个时候的“也可以”,变成了一种灵活变通。知道用哪种方式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哪种表达更能让对方接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一个美国客户谈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对方一开始态度很强硬,各种挑刺,感觉很难搞定。我试着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比如讲一些自己的糗事,或者用一些他们常用的俚语。结果,对方的态度慢慢地缓和了下来,最后竟然和我成了好朋友。项目也顺利地谈成了。

真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桥梁。它可以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创造价值。而“也可以”,代表着一种可能性,一种开放的心态。

现在,我对“也可以”的理解更深刻了。它不仅仅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更是一种自信和灵活。它意味着,即使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我的英文不够完美,但我仍然可以用它去表达自己,去沟通交流,去创造价值。

也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英文没用,学了也找不到好工作。我不同意。英文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它绝对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公司有一个清洁阿姨,她不会说英文,每天只能默默地做着清洁工作。后来,她开始自学英文,虽然学的很慢,但她一直在坚持。几年后,她竟然能够用英文和外国同事简单地交流了。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让我非常感动。

所以,不要轻视“也可以”的力量。它可能就是你改变人生的起点。

当然,学英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但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而我呢?还在继续学习的路上。每天都会看一些英文的新闻,听一些英文的播客,也会尝试用英文写作。虽然还会有错误,但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

毕竟,人生嘛,不就是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过程吗?“也可以”,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害怕失败,不要轻易放弃,永远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也可以”的心态,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自信。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对自己说一句:“也可以的。” 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而英文呢?继续学吧,总有用得到的一天。毕竟,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 而“也可以的英文”,或许就是你通往世界的钥匙。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