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为什么很多人裸考过教资?这事儿吧,你说邪门也邪门,说正常也挺正常。我认识一哥们儿,大学四年基本没碰过书,临考前一周,临时抱佛脚,结果,你猜怎么着?过了!还是高分飘过!当时我就震惊了,这到底是啥玄学?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可是老老实实备考了俩月,每天啃书啃到头昏眼花,各种教育理论、心理学,背得滚瓜烂熟,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呢?笔试勉强压线过,面试差点翻车。现在回想起来,备考期间,确实有点用力过猛,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
所以,我琢磨着,裸考能过的人,肯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过人之处”啊,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别看他们口口声声说“裸考”,但真的一点底子都没有吗?不见得吧。大学四年,就算不认真听课,多少也会耳濡目染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很多人可能从小就对教育感兴趣,平时也会关注一些相关的资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积累,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发挥作用。就像我那哥们儿,虽然平时不学习,但他家里是教师世家,从小听父母讲各种教育理念,考前随便翻了翻书,就感觉很熟悉,上手很快。
第二,应试技巧的运用。考试嘛,说白了,就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天生就擅长玩游戏,他们能很快地摸清规则,找到通关的捷径。裸考过教资的人,往往也是如此。他们可能不了解所有的教育理论,但他们知道考试重点是什么,知道怎么答题才能拿高分。比如,知道在案例分析题中,应该怎么运用教育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善于抓重点,会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核心的观点。
第三,临场发挥的能力。考试的时候,心态很重要。有些人一进考场就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而有些人则心态放松,把考试当成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裸考的人,往往心态比较好,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压力,反正都是“裸考”了,过不过都无所谓。这种放松的心态,反而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想象一下,你啥都没准备,反而没有负担,遇到不会的题,直接蒙,反而蒙对的概率还高。
第四,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些人是真的热爱教育,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这种热爱,会让他们在考试中充满动力,也会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教育理念。我见过一些裸考过的人,他们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但他们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种对教育的热爱,让他们在面试的时候,能够充满激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打动考官。我始终相信,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也可能也是最好的“应试技巧”。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裸考。备考还是要认真备考的,毕竟,教资考试也是对你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验。但是,通过裸考过的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掌握应试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说到底,教资只是一个门槛,拿到教资证,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那些裸考过的人,如果想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毕竟,光靠“裸考”是走不远的。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我“为什么很多人裸考过教资”,我会告诉他:“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是真有实力,有些人是运气好,有些人是对教育有热爱。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掉以轻心,认真备考才是王道。”你说对吧?这年头,谁还真指望靠裸考能走遍天下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