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在大学里泡了这么些年,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到后来在里面打过零工、旁听过各种会,再到认识形形色色的老师们,你才慢慢琢磨出点味儿来,那些听着差不多的称呼,背后藏着多大的门道。就拿专任教师和专职教师来说吧,初听,不都是全职干老师这行儿的吗?好像没什么分别。可等你真进了那个圈子,或者跟里面的人深聊几句,才知道这俩词儿,讲究可大了去了。
先说专职教师吧,这词儿听着比较朴实,也更容易理解。顾名思义,就是把“老师”这个职业当作他的全部工作,不是兼职,不是挂职,就是吃这碗饭的。他们在学校里,主要精力、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教学活动上。备课、上课、答疑、指导学生,这些是他们的日常,是他们的主要战场。你可能在课堂上见到他们,在办公室里找到他们,他们可能没有头衔闪闪发光的各种“家”,但他们是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主业,而且是全职在做。这种老师,在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甚至基础教育阶段的某些特定岗位上,可能更常见,或者说,这个称谓更能概括他们的核心工作内容。他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更侧重于教学效果、学生反馈、课程建设这些方面。给我的感觉,他们就像是教育这艘大船上最直接面对学生的“水手长”,负责把知识和技能稳稳当当地传递下去。他们的压力,很多时候来自于课堂本身,来自于怎么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应对各种各样的课堂情况。
那专任教师呢?这个称谓一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里。专任教师这个词儿,往往带着一股子“学术味儿”。它不仅仅强调“全职”做教师,更强调了他们在高校这个特定环境下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不仅仅是教书那么简单。专任教师通常是跟学术职称挂钩的,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一路升上来,每一步都伴随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这“三驾马车”的考核。教书当然是他们的本分,是他们的核心职责之一,但科研,绝对是压在他们肩上另一副甚至更沉重的担子。发论文、申请课题、跑项目、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这些都是专任教师工作的题中之义,甚至是他们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的关键。你可能会看到他们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深夜办公室亮着灯,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写基金申请书,或者改学生论文。他们的考核,除了教学,很大一部分是看科研产出和学术影响力。
所以,你看,虽然都叫老师,都是全职的,但“专任”和“专职”在很多高校里,是代表着不同的岗位定位和侧重点的。专职教师更聚焦于“教”本身,把教学做到极致;而专任教师则是在教学之外,还要在“研”字上下功夫,追求学术上的突破和创新。这就像是在同一艘船上,专职教师是那些负责掌舵、划桨、确保船能稳稳前行的关键力量,他们直接面对风浪(学生);而专任教师呢,他们更像是那些在船舱里研究海图、改进航速、探索新航线的“导航员”和“工程师”,他们的工作可能不直接面对日常的“划船”,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决定了船能开多快、开多远、往哪个方向去。
当然了,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很多学校里,这俩概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些岗位就叫“教学型专任教师”或“科研型专职教师”,试图把二者结合起来,或者强调其中一个侧面。但骨子里的区别,还是体现在考核和职业发展路径上。一个主要看你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满意度高不高,教材编得好不好;另一个则还要看你的论文发在哪儿,项目拿了多少,有没有自己的学术团队,能不能带出优秀的博士生。
我有个朋友,当年硕士毕业进了所高校,签的合同上写的就是专职教师,主要任务就是上课,课时量给得足足的。他特热爱教学,花大量时间琢磨怎么讲好一堂课,怎么跟学生互动。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成就感满满。后来他想走学术路线,读博深造,目标就是能转成专任教师,因为他觉得那才是高校教师“正统”的晋升通道,才能带研究生,才能申请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另一个朋友,一开始就是按专任教师招进去的,刚进去就得规划自己的科研方向,到处找合作、参加会议,每年都要为那几篇SCI论文愁得头发掉一把。教学当然也得上,但课时量可能相对少一些,可备课和科研两头烧,压力更大。有时候听他抱怨,备一门新课要花好多精力,可花在写论文、申请课题上的时间精力更多,感觉自己快被撕裂了。他戏称自己是“会讲课的科研民工”。
这两个朋友的经历,就很鲜活地体现了这两种角色的差异感。它不是简单地定义谁比谁“高级”,而是说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生态系统里,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评价导向。专职教师更像是教育的“基石”,确保教学质量的下限和日常运行;专任教师则承担了更多学术前沿探索、人才培养塔尖建设的任务。
话说回来,这两个称谓有时候也会被一些学校玩出花样。比如设置一些所谓的“非升即走”的专任教师岗位,用科研压力逼着你出成果;或者设立一些教学为主的专职教师岗位,但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却远不如专任教师,成了“同工不同酬”的变相体现。这些都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人感叹,一个称谓背后,牵扯着多少现实利益和职业规划。
所以下次再听到这两个词儿,别觉得它们是一个意思。多问一句,这个“专任”或者“专职”,在这所学校、这个岗位上,具体意味着什么?它的考核标准是什么?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这可比单纯的字面意思,有营养多了,也更接近这个职业的真相。说到底,无论称谓如何,只要是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无论是侧重教学还是教学科研并重,都是值得尊敬的。只是,身处其中,得弄明白自己脚下的路,是哪一条。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