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枣庄学院文学院啊,我跟你说,提起它,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什么恢弘的教学楼,也不是图书馆里堆积如山的古籍,而是那棵老槐树。就在文学院办公楼旁边,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的,遮天蔽日,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底下坐满了学生,有的在背单词,有的在轻声诵读,还有的干脆就睡着了,那画面,特别的,怎么说呢,特别的……文学院。
我记得当年刚入学的时候,就觉得这名字挺有意思的,文学院嘛,听起来就诗情画意的,想象中应该都是些穿着长衫,留着长发,吟诗作赋的“文人”。结果,嘿,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
其实,也还好啦,虽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仙风道骨”,但文学院的老师们,真的是,嗯,怎么说呢,都很有自己的味道。比如教我们古代文学的李老师,那绝对是个“宝藏”。讲课的时候,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那些几百年前的诗人啊,词人啊,都讲活了,感觉他们就站在你面前,跟你唠嗑呢。特别是讲到李清照的时候,那叫一个动情,感觉他都要哭出来了,把我们这些学生,都给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读古诗词,要用心去感受,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作者的心情,不要只是死记硬背。”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还有教现代文学的王老师,那是个“狠人”。上课的时候,那是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从卡夫卡到加缪,从存在主义到意识流,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讲。一开始,我们听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一样。后来,慢慢地,也开始有点感觉了,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王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说:“文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用来思考人生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笔去写生活。”这句话,也影响了我很多。
不过,说实话,文学院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的轻松。每天都要看大量的书,写大量的作业,考试的时候,更是压力山大。特别是期末考试,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要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要分析各种文学作品,还要写各种各样的论文,真的是让人头都大了。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
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棵老槐树,想起在树下读书的那些日子,想起老师们那充满激情和智慧的面孔,想起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熬夜赶作业的那些场景。然后,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对了,不得不说的是文学院的辩论赛。那可是文学院的重头戏,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我当年,也参加过一次,结果,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我抽到的辩题是“网络文学是否是文学”,当时,我支持的是“网络文学是文学”,结果,对方辩友那叫一个能说会道,把我辩得那叫一个体无完肤。最后,我们队输得那叫一个彻底。虽然输了比赛,但是,通过这次辩论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人沟通,这些东西,对我后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学院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每年一度的“文化节”。文化节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话剧表演等等。我们专业的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当年,也参加过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的是一首现代诗,题目是“致橡树”。当时,我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心里紧张得要命,但是,当我开始朗诵的时候,就什么都忘记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的情感之中。朗诵完之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诗人。
说起文学院的同学啊,那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同学,特别的文艺,每天都穿着各种各样的文艺范儿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走在校园里,那叫一个仙气飘飘。有的同学,特别的幽默,每天都说各种各样的段子,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同学,特别的努力,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学习。总之,文学院的同学,都是一群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
现在想想,在枣庄学院文学院的那些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那里,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虽然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我仍然经常想起文学院的那些人和事,想起那棵老槐树,想起老师们那充满智慧的面孔,想起同学们一起欢笑,一起奋斗的那些日子。
我记得毕业那年,大家一起在老槐树下合影留念,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但是,在笑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丝离别的伤感。大家都知道,这一别,也许就是一生。但是,我们都相信,即使天各一方,我们仍然会记得彼此,记得在文学院的那些美好时光。
枣庄学院文学院啊,它不仅仅是一个学院,更是一个家,一个让我们成长,让我们追逐梦想的地方。它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而我,也永远会以自己是枣庄学院文学院的毕业生而感到骄傲。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