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我的奶奶,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她一辈子都没走出过我们那个小山村。可是,我总觉得,她才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解最深刻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总是念叨,说咱们村的人,虽然姓氏不一样,祖籍不一样,甚至口音也不太一样,但都是一家人。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吃着这片土地的粮食长大的人。这种“一家人”的意识,不就是最朴素的共同体意识吗?
小时候我不懂,觉得奶奶说的都是老掉牙的陈词滥调。长大后,走南闯北,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才慢慢明白,这种看似简单的“一家人”意识,其实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种“一家人”的意识,怎么会有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怎么会有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的建设?怎么会有面对自然灾害时万众一心的救援?
中华民族,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而这些个体,之所以能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命运共同体,靠的就是这种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价值追求。
文化认同,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说白了,就是我们共同的“梗”。比如,我们都听过“精忠报国”的故事,都背过“床前明月光”,都吃过饺子、月饼。这些共同的文化符号,就像一根根无形的线,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当然,这种文化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会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融合。但无论怎么变,它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记忆也很重要。我们的历史,有辉煌,也有屈辱。但正是这些共同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甲午战争的故事。讲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叹气。他说,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这种历史记忆,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精神的激励。它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价值追求,则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说实话,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人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存在质疑,有些人对共同体的建设方向存在分歧。这很正常。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求同存异,凝聚共识。
关键在于,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我的奶奶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团结,什么是责任。她的那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我的奶奶学习,学习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学习她对这个民族的忠诚,学习她那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精神。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温情的共同体。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共同体。 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呵护的共同体。 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真的,时不我待。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