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第一次走进那栋带着历史感的红砖楼,阳光透过爬山虎的叶子,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颜料的味道,还有不知从哪个教室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带着点走调的浪漫。说实话,当时的我,除了兴奋,还有一丝丝的胆怯。我,一个从小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吗?
油画系,这是我的选择。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喜欢那种颜料在画布上晕染开来的感觉,喜欢那种用色彩来表达内心的冲动。可真正学起来,才发现,这玩意儿,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基础素描,枯燥到令人发指。每天对着石膏像画呀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眼睛都花了。记得当时,我的速写老师,一个留着长头发、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点颓废的男人,总是叼着烟,站在我身后,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你看看你画的,这还是个人吗?比例呢?结构呢?!”
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觉得自己笨得要死,什么都画不好。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好像天赋异禀,画出来的东西,都比我好太多。压力山大啊!
可是,我这人,就是有点倔。越是觉得不行,就越是要证明自己。每天泡在画室里,没日没夜地画。临摹大师的作品,研究光影的变化,琢磨色彩的搭配。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着素描和色彩。
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几乎就只有画画。朋友少了,娱乐活动也没了。唯一能让我感到快乐的,就是当我的作品得到老师认可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后来,我开始尝试创作。画一些自己想画的东西,表达一些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我画我的家乡,画我的童年,画我眼中的世界。慢慢地,我的画风开始变得独特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幅关于雾霾的画。画面上,灰蒙蒙的天空下,是一座座被阴影笼罩的建筑。压抑、沉闷,让人感到窒息。这幅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同学都说,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所处的环境。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现实的关注,是对人性的思考。它,可以传递力量,可以引发思考,甚至可以改变世界。
当然,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画画。我还参加了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我们一起熬夜赶稿,一起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一起承担失败的痛苦。
那段日子,是我的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
毕业之后,我没有选择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可惜,觉得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那些年,我不仅学会了画画,更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世界,如何去思考人生。
那些年,我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个体,在寻找自我。那些红砖楼里发生的故事,那些深夜的画室,那些争吵,那些欢笑,都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现在,我已经离开河北大学很多年了。但每当想起它,我的心中,依然会涌起一股暖流。那里,是我的青春,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永远的家。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还是不是当年那个样子?那些红砖楼,是否依然爬满了爬山虎?那些教室里,是否依然飘荡着颜料的味道和走调的钢琴声?
也许,一切都变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都不会改变。它会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永远。毕竟,那里,是我青春开始的地方。虽然,略带苦涩,但回味起来,却是甜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