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广播电视编导就业现状
广播电视编导就业现状
0人回答
2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8 11:58:44
188****3100
2025-05-18 11:58:44

就业现状,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卷得不像话。你以为学个编导,就是坐屋里写写分镜头、想点儿子,再到现场喊喊“卡”“过”就完了?天真得要命!现实是,传统媒体电视台啊、电台啊,那光环是彻底暗了,岗位锐减,进去也是论资排辈,上升通道窄得跟针眼似的。别说什么当总导演了,能混个稍微稳定点的工位,都得烧高香。

新媒体呢?对,新媒体是热火朝天,短视频爆炸,直播带货,各种MCN机构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看起来机会多了吧?是多了,但性质全变了。它要的不再是那种慢工出细活、讲究艺术感的片子了,更多的是快节奏强互动有网感的东西。而且,这些岗位往往也要求你是个全能手:能拍能剪能策划,最好还能出镜当主播,甚至懂点儿运营和数据。薪水呢?入门级那点儿可怜巴巴的薪资,在一线城市也就是勉强糊口,谈不上什么体面生活。而且强度大啊,熬夜是家常便饭,改方案改到想吐,甲方的需求千奇百怪,领导的脸色阴晴不定,压力山大。

我认识不少同学,毕业后路径五花八门,跟当年设想的“编导人生”南辕北辙。有同学死磕,真的进了纪录片组,那是真清苦,一拍好几年,没名没利,全凭一股劲儿。这是理想主义的坚持,但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有的呢,转头去做品牌宣传片了,钱可能多点儿,但心里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总想着拍点儿“自己想拍的”。更多的,哎,直接跨行,卖保险、搞销售、考公去了,彻底告别镜头了。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与其在所谓的“热爱”里苦苦挣扎,不如找个稳定点儿的饭碗。

还有一拨人,去了剧组。电影剧组、电视剧剧组。听起来很酷吧?那是没看到里面的辛苦和内卷。等级森严,从场务、副导演助理做起,干最累最杂的活儿,拿最少的钱,熬最长的夜。而且剧组嘛,项目制,拍完一个可能就散伙,不稳定是常态。想往上爬?天赋、努力是一方面,人脉机会有时候更重要。那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冲出来的。

所以说,现在的广播电视编导毕业生,面临的是一个高度碎片化快速变化、且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你学到的那些纯理论、大而全的东西,可能还真不如会熟练使用剪辑软件、会玩转抖音快手、会写吸引人的文案来得实在。技能的要求变得非常具体和实用讲故事的能力依然重要,但讲故事载体方式变了,分发渠道变了,盈利模式也变了。你得懂运营,得懂用户,得懂流量。这已经不是你拍个好片子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

当然,也不是说这个专业就没有希望了。总还是有人闯出来的。那些适应能力强学习新事物快、并且不设限的同学,他们在新媒体领域找到了机会。比如做头部MCN的内容策划,比如自己做独立博主拍短视频,比如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的纪录片制作,甚至把学到的叙事能力结构思维用在了完全不相干的行业里,反而干得风生水起。你看,转型是关键词,学习新技能是必选项。

归根结底,现在当广播电视编导,或者说,利用你所学的这些技能找份工作,已经不是当年那种一条路走到黑的模式了。它更像是一个起点,给了你一套观察世界组织信息呈现内容工具箱。但这套工具箱要怎么用,能在哪个领域发挥作用,就得看个人的能力机遇,以及最重要的——你愿不愿意打破过去的想象,去拥抱那些可能没那么“高大上”,但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新方向

所以,还在大学里读广播电视编导的师弟师妹们,别光想着拍大片了。多学点儿实操技能,多去实习看看真正的行业是怎么运转的,多了解了解新媒体平台的逻辑。降低一点点对“理想工作”的期待,多培养一点点生存技能适应能力。这,或许才是这个专业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市场里,能走得更远一点的秘诀吧。毕竟,生存下来,才有实现理想的可能。太难了,真的。都是啊。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