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直到前阵子,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他们家孩子现在用英语同步六年级上册电子书。电子书?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啥?让孩子对着屏幕学?眼睛不要了?可朋友一个劲儿地夸,说这玩意儿方便得不行,解决了好多老大难问题。禁不住好奇,我也去了解了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玩意儿,真的把六年级上册的英语书,活生生地“搬”到了平板或电脑上。但它可不是简单的PDF。我拿来看了看,界面挺干净的,就是课本原本的样子,但你用手指轻轻一点某个单词或句子,嘿!标准的英式或美式发音立刻就出来了!天哪!这不比找什么配套光盘、下载音频文件方便多了吗?以前为了找个音频,不知道在网上转悠多久,或者配套的光盘找不到了,那单元的听力就废了。现在可好,课本在哪儿,听力就在哪儿。随时随地,想听就听。
这对于六年级来说,太重要了。这个阶段,词汇量和句型难度上来了,光看是不够的,听和说是关键。那些绕口的单词,拗口的句子,让孩子自己跟着标准发音一遍遍模仿,比我干巴巴地念给她听强百倍。她自己也能掌握节奏,哪里听不清,就反复点哪里,直到听明白为止。这种自主性,是传统纸质书给不了的。
而且,有些做得好的电子书,它不是只有课本内容。它可能会嵌入一些小动画、相关的图片,或者提供配套的练习。我见过一个版本,做完单元练习,直接在上面提交,立刻就能看到对错,甚至是解析。这反馈速度,那叫一个快!孩子做错了,当下就知道,印象深刻,下次再犯的可能性就小多了。不像以前,作业交上去,可能隔几天老师才批改,或者我自己批改,孩子早忘了当时是怎么想的了。实时反馈,效率高啊。
再说书包的事儿。六年级书多啊,语数外加上副课,书包死沉死沉的。看着孩子小小年纪就背那么重的东西,心里真不是滋味。如果能把英语书换成电子版,光这一科就能轻不少吧?虽然一个平板也有重量,但总比那一摞书轻便多了。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非得背着所有书去学校,家里复习预习,或者周末出去的时候,想看英语了,带个平板或者手机就够了。这多方便?碎片时间也能利用起来了。等车的时候,吃饭前,都可以拿出来听听单词,读读课文。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我最担心的还是屏幕时间和视力问题。让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受得了吗?而且,电子产品诱惑太多了,她会不会趁我不注意,点开了游戏或者视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所以,电子书虽好,但得立规矩。什么时间用,用多久,用来看什么内容,都得说清楚。家长得花时间去监督,去引导。不能指望有了电子书就撒手不管了。
还有一点,手写的感觉。在纸质书上写写画画,那种笔尖沙沙的声音,写字时的肌肉记忆,是电子书替代不了的。英语学习,写单词、抄课文,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动手写。所以,我们家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结合着用。学校里上课用纸质书,方便老师讲解和记笔记;回家预习复习,或者做听力口语练习时,多用电子书。这样一来,既利用了电子书的便利和多媒体优势,又不完全放弃传统的手写练习。
六年级上册的英语内容,是小学阶段的拔高,也是初中英语的铺垫。能不能顺利衔接,就看这个阶段学得扎不扎实,有没有培养起对英语的兴趣。死记硬背,可能应付考试一时可以,但长远来看,很难真正掌握。电子书带来的多媒体和互动性,恰恰能为枯燥的学习过程注入一些活力。听着生动的对话,看着配套的插图,甚至参与一些小游戏式的练习,孩子可能更容易被打动,觉得学英语不是那么无聊了。
我记得孩子刚开始用电子书练听力的时候, UNIT 1 的对话,语速稍快一点她就跟不上。一遍不行听两遍,两遍不行听三遍,手指一遍遍点着屏幕上的句子,耳朵竖着,小嘴跟着小声嘟囔模仿。那种努力的样子,挺打动人的。慢慢地,她能跟上大部分对话了,甚至能模仿出一些腔调。这是进步,是电子书在听力训练上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再比如词汇。六年级上册的词汇量不小,很多抽象的词,或者不常见的动词短语。光靠看书上的解释,可能理解不深。但如果电子书能提供发音、例句,甚至相关的图片或小视频,帮助孩子建立起词汇和实际意义的联系,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也会更牢固。有时候,一个生动的例句或画面,比死记硬背一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有效得多。
总之(别误会,这不是要结束),这个英语同步六年级上册电子书,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很现代、很趁手的学习工具。它解决了传统纸质书在听力、发音、互动、便利性上的很多痛点。它让六年级上册原本显得有点沉重和枯燥的英语学习,多了一些趣味,多了一些效率。但记住,它不是替代老师和家长,也不是替代孩子自己的努力。它像个引路人,指明方向,提供便利,但路还得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而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帮她找到这个好的引路人,并且教会她如何跟它好好相处,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同时又不被它“绑架”。对于六年级这个关键时刻,任何能让孩子更愿意学、更有效率学的方法和工具,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这个电子书,我认为,就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