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南京地质学校
南京地质学校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7 11:24:01
188****3100
2025-05-17 11:24:01

第一次听到“南京地质学校”这个名字,脑子里是模糊的。它不像南大、东南那样自带光环,也不像南师、南农那样耳熟能详。它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角落,只有特定的人才会知道、才会提起。可偏偏,这个名字,在我生命里扎下了根,长成了枝丫,甚至开出了花。

说实话,刚进校那会儿,心里是有点落差的。毕竟高考没发挥好,和那些理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校门看着不高大上,教学楼也是上了年纪的样子,透着一股子朴实甚至有点儿陈旧的气息。跟高中时想象的大学图景完全不一样,没那么多传说中的浪漫,也没那么多光鲜亮丽。图书馆小小的,食堂永远是那几样菜。宿舍更是简陋得可以,上下铺,小小的阳台,一切都透着一股年代感。但奇怪的是,这种感觉并没有让我心生厌恶,反而有种莫名的亲切,像回到了某个被遗忘的老家,虽然不富裕,但踏实。

南京这城市,本来就自带一种温润的气质。梧桐树下,总感觉时间都慢了几拍。而地质学校就坐落在城南,旁边就是雨花台,不远处是明城墙。课间走出教学楼,抬头就能看见绿意盎然的山坡,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味道。不像市中心那么喧嚣,这里更像是个隐士。每天的日常,就是听老师讲那些关于地球的故事,岩石、矿物、地层、构造……一开始觉得枯燥,那些专业名词拗口得很,什么“斜长石”、“角闪石”、“褶皱”、“断层”,听得云里雾里。可慢慢地,你会被带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些老师啊,真是让人敬佩。他们不像大学教授那样西装革履、高高在上,很多都是从野外摸爬滚打回来的老前辈。皮肤黝黑,手指粗糙,讲起野外工作的经历,眼神里闪烁着光。他们不光讲书本上的知识,更讲那些书本里没有的故事——在深山老林里迷路的日子,跟当地村民打交道的趣事,找到重要矿点的激动瞬间,甚至是那些惊心动魄的野外险情。听他们讲课,就像在听一本活生生的地球传奇。他们告诉你,地质学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它是关于地球生命的学问,是关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历史。他们会拿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告诉你它可能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从炙热的岩浆到坚硬的岩石,再到被风化侵蚀,最终落入你的手里。瞬间觉得,手中这块石头不再普通,它负载着厚重的历史

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野外实习。这是地质学校最特别、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课本上的知识,只有到了野外,才能真正“活”起来。第一次去野外,背着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一身土里土气。跟着老师爬山,看路边的岩石剖面,学习辨认不同的岩层,用罗盘测量产状。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鞋子上、裤子上、脸上都是泥巴。可看到那些清晰的褶皱构造,或者在溪边找到漂亮的矿物晶体时,那种发现的喜悦是无法替代的。晚上住在简陋的招待所,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白天的发现,分享遇到的趣事,吃着大锅饭,感觉无比充实快乐。那些日子,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你开始真正理解,地质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开始爱上这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在地质学校,你会认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不那么在意名利,身上带着一种淳朴实在。很多人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没有太多“城市病”。大家一起上课、一起下地、一起吃食堂、一起打球。同学情谊特别深厚,因为野外实习的经历,大家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克服困难,是真正的“战友”。记得有一次野外,天气突变,大雨把我们淋得像落汤鸡,大家互相搀扶着下山,虽然狼狈,但心里却暖暖的。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

学校虽小,但有自己的特色底蕴。图书馆里的地质专业书籍非常齐全,很多都是珍贵的资料。实验室里的设备虽然不新,但老师们会耐心指导你操作。学校的氛围很自由,没有太多束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去探索。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摄影,有人喜欢写生,有人喜欢收集石头。这个小小的校园,承载着无数个年轻的梦想,虽然方向可能不同,但都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欲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有的去了石油、矿产企业,有的去了地质调查院,有的考研去了更高学府,有的甚至转行做了其他工作。但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提起“南京地质学校”,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里是我们青春的起点,是我们认识地球、认识自己、认识一群真诚伙伴的地方。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知识,更是一种面对未知世界的态度,一种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一种热爱自然的情怀。

也许在外人看来,南京地质学校只是众多高校中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它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华丽的校舍。但对于我们这些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来说,它是我们生命中一段宝贵的旅程。它像一块坚实的基石,为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提供了支撑方向。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开始。那些在课堂上听到的故事,那些在野外看到的景象,那些和同学们一起流下的汗水和欢笑,都变成了我们身体里的一部分,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如今,每当路过雨花台附近,总会不自觉地望向那片熟悉的校园。高大的梧桐树依然在那里,教学楼的红砖墙透着历史感。虽然很多地方可能已经变样,但那种朴实无华的气质还在。它就像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成长。而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永远留着那份属于南京地质学校的独特印记,那是关于地球、关于青春、关于探索与梦想的印记。想起那些年,似乎还能闻到野外泥土的芬芳,听到地质锤敲击岩石清脆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夕阳下讨论问题的身影。南京地质学校,一个普通却又不凡的名字,在我心中,它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永恒的记忆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