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7 11:15:02
188****3100
2025-05-17 11:15:02

先说这个人口流动吧,课本里叫城乡迁移。哎呀,这哪是迁移啊,简直是连根拔起又重新插秧,只不过这回是插到城里那片钢筋水泥地里。我记得小时候,村里可热闹了,哪家灶头升烟早,哪家娃又淘气了,你都能听见。现在呢?冷清得像个放大版的祠堂,就逢年过节,或者谁家办个红白事,才勉强有点人气儿。村里主力军?哪有什么主力军,青壮年劳动力全跑完了,留下一帮老人孩子,就是所谓的留守群体。你看村口晒太阳的那几个,七老八十了,眼神儿还是往大路上瞟,等啥呢?等在外头的儿女电话,等他们一年半载能回来一趟。那种期盼又怕打扰的心情,哎,比那二月天的风还扎人。

人口外流,带来的可不光是村里的空心化。地怎么办?以前家家户户把地看作命根子,现在呢,好多都撂荒了,或者便宜地流转出去,给那些种粮大户或者搞采摘园的。这土地的概念就变了,从“我的地”,变成了“可以出租赚钱的地”。那份对土地的情感,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像也跟着这地契的更迭,慢慢变淡了。以前邻里之间,谁家有个急事儿,招呼一声,大家伙儿都来帮忙,那叫互助,那叫社会网络。现在呢?家家大门一锁,你在外头累死累活,家里出点啥事儿,都不知道找谁去。那层人情,薄得跟张纸似的。

还有这乡村治理,听起来好像是村干部开开会,上面政策下来,下面执行执行。实际呢?复杂着呢!不只是村委会那几个人说了算。村里有辈分高的,有钱多的,有在外头混得好的,这些非正式权力,有时候比村委会的红头文件管用多了。再加上现在信息流通快,村民的权利意识也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稀里糊涂的。村里有点啥事儿,吵架的、闹矛盾的、争地的,鸡毛蒜皮一大堆。村干部夾在中间,上面要完成任务,下面要平衡各方关系,太难了!以前那种熟人社会秩序,靠着乡规民约、靠着面子,还能勉强维持。现在大家都跟外面学的,讲规则,讲利益,可这套现代性的东西,在村里还没完全建起来,结果就是半生不熟,有时更乱。

说到钱,经济发展这块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村靠着交通便利,搞起来工业,污染也来了;有的村山清水秀,搞旅游,可村民没经验,钱都被外来的老板挣走了;还有的村,就守着那几亩地,靠着农业,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辛苦钱。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有的人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村里还有人住着危房。以前村里穷,大家差不多,反而没啥感觉。现在呢,信息这么发达,谁家好谁家差,一清二楚,这心理落差,可不是盖的。社会分层,以前可能就是个地主老财和贫下中农的区别,现在可复杂多了,有出去打工回来的,有做生意的,有当干部的,各种阶层都有,坐一块儿聊天,说的都不是一回事儿了。

文化呢?乡村文化。我姥姥以前剪窗花可是一绝,十里八乡都找她。现在?谁还弄那个啊,直接商店买个福字贴上了事。庙会、社戏,这些以前村里最热闹的事儿,好多地方都没了,年轻人不稀罕,老一辈的也折腾不动了。传统一点点消逝,新的东西又没完全进来,感觉村里的精神世界也有点空空的。大家都刷手机,刷短视频,那些乡土的记忆乡土的智慧,好像就留在了老人们的脑子里,等他们一走,就真的没了。这种文化断裂,看着真讓人心疼。

写着写着,感觉这哪是什么作业答案,分明就是这些年村里发生的,以及我心里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感受。书本上的那些概念,其实都在咱身边活生生地上演。理解它们,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明白,咱的根,咱的家乡,到底经历了啥,正在经历啥。也许,这才是农村社会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吧。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热乎乎的现实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