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学科评估
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学科评估
0人回答
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7 11:09:04
188****3100
2025-05-17 11:09:04

评估嘛,总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论文、项目、师资、平台……都是硬指标,你分数低,那说明在这些传统的点上,你跟人家有差距——承认这一点,没毛病。中央财经大学,说白了,骨子里是金融经济的强校,招牌在这儿立了几十年了,响当当的。你让这样一个学校,在短短这些年里,把计算机这个完全不一样的摊子支起来,而且要跟那些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CS强校掰手腕,谈何容易?就像你让一个练长跑的突然去跟练短道的比爆发力,不是一个赛道上的事儿,至少,不是他们最习惯、最有积累的那个赛道。

所以,这个D+的学科评估结果,在很多非议的人看来,可能是个挺有力的“证据”:看吧,财经类院校搞工科,不灵的。投入那么多,结果就这个分数线,比不上人家老牌工科或者综合性大学的计算机。这确实是事实。你去看看那些A档甚至A+的,清华、北大、上交、南大、浙大、哈工大……哪一个不是在计算机领域深耕了几十年,师资力量雄厚得吓人,科研成果顶天立地。中财比?那确实是没法比,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但,请等一下。评估的分数,真的能代表一切吗?尤其是对于中财这样自带强大行业光环的学校来说。你读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图的是什么?纯粹想搞理论研究,成为图灵奖得主?说句大实话,冲着这个目标,你应该去清北,去中科院计算所。你去中财的计算机,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在中央财经大学里。

想想看,你一个学计算机的,天天跟学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同学老师打交道,耳朵里灌满了各种跟钱、跟市场、跟数据分析、跟风险控制有关的词儿。课余时间去听个金融投资讲座,隔壁学院就是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这种环境,是你在一个纯工科学校体验不到的。

这不就是天然的金融科技(FinTech)土壤吗?数据科学(Data Science)、量化交易、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智能投顾、金融大数据……这些最前沿、最吃香、最需要计算机和金融深度结合的领域,中财的计算机毕业生,是不是有着天然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我认识几个在中财读计算机或者相关交叉学科的师弟师妹,毕业去向一点不比某些评估分数更高的学校差,甚至更好。他们去了顶尖的券商、基金公司、互联网大厂的金融部门、金融科技公司。干的活儿呢?写交易系统的高频程序、做金融模型的数据分析、开发智能风控系统……这些岗位,不是光懂计算机理论就能胜任的,你得懂金融的逻辑,懂市场的规则,懂数据的意义。而中财的计算机教育,正在努力往这个方向靠。

评估体系当然重要,它是一个衡量基础实力、科研水平的标尺。D+说明中财在纯计算机的传统赛道上,底子还不够厚,还需要大力投入,需要在师资引进、科研产出、高端项目上更进一步。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也是学校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但是,对于报考的学生,对于招聘的机构,对于关注这所学校发展的人来说,不能只盯着这个D+看。你要看它独特的价值,看它所处的生态位。在金融科技这个越来越火热、越来越需要交叉学科人才的时代,中财的计算机,也许正在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CS强校的路子。它的优势不在于在纯CS领域跟人家拼论文、拼排名,而在于它能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代码功底,又懂金融业务、懂市场逻辑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在当下的就业市场,尤其是跟金融沾边的科技岗位上,简直是“硬通货”。

所以,看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学科评估,不能只看那个冷冰冰的D+。那个数字告诉你它在传统计算机领域的排名,但没告诉你它在金融科技这个交叉学科领域的潜力,没告诉你它的毕业生在特定行业里的竞争力,更没告诉你这个学校特有的金融基因能给计算机学科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在我看来,这个D+既是鞭策,提醒中财CS基础仍需夯实;同时也是一个定位,它可能更适合那些目标明确,想在计算机与金融的结合领域深耕的学生。未来的学科发展,不能光盯着评估,更要盯着行业的需要,盯着自己独特的禀赋。中财的计算机,它的故事,远不止一个D+那么简单。它才刚刚开始,而且,是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金融科技时代。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