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问题听着就扎心。跟朋友聊天,或者网上刷到点啥,只要一提新西兰留学,奥克兰大学这几个字一出来,总有人会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语气里头,往往带着那么点儿不确定,又或者,是那种带着一丝优越感的“哦,那个啊,是不是挺水的?” 听多了,简直能气乐。你说水硕?拜托,这词儿被用滥了,也用得太随便了吧?
我跟你说,拿“水硕”这个帽子往任何一个海外名校头上扣,都是件挺不负责任的事儿。特别是奥克兰大学,好歹也是QS排名前一百的学校(虽然排名这东西也别太当回事儿,但至少证明它不是野鸡大学好吗!),你说它水?那得看是啥标准,又得看是谁去读啊。
先说说为啥有人觉得它“水”。最常见的理由无非就是那点儿——学制短,一年硕士。国内读个硕士,怎么着也得两年三年吧?一年时间,能学到啥?能跟三年比?逻辑好像挺顺畅,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年是怎么安排的?奥大的硕士课程,特别是那种给国际生读的授课型硕士,那强度,真不是开玩笑的。你想啊,把人家两年三年的内容,压缩到一年里学完,那课时密度、作业量、项目数量,能少得了?我朋友在那边读某个商科专业,告诉我那阵子简直是魔鬼赛程。每周几门课同时进行,这门课的quiz刚考完,那门课的group project就来了,后头还跟着presentation和大论文。晚上泡在图书馆,赶due赶到头秃,是常态。你要说这叫“水”,那估计他那一年的眼泪汗水加起来都能淹死几个人了。它不是拉长了战线让你慢慢悠悠,是把你丢进高压锅,一年给你“呲呲呲”地加压。所以,“学制短所以水”这个逻辑,至少在奥克兰大学这边,对很多专业来说,根本站不住脚。
当然了,也得承认,学校里头确实有那么些专业,可能课程设置相对没那么硬核,或者说,你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基础要求,拿个毕业证不算太难。但哪个大学没这种专业呢?国内的重点大学就没有相对容易过的专业吗?所以,问题的关键真不在于奥克兰大学这个学校本身,而在于你选了什么专业,更在于,你去了之后,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的。
说白了,“水不水”,根本上是指学生个体学到的东西够不够分量,含金量高不高。一个学生,就算进了哈佛耶鲁,他天天逃课打游戏,混日子,那他拿到的文凭,在他个人身上,就是一张“水”得不能再“水”的纸。反过来,一个人在奥克兰大学,铆足了劲儿学,把老师讲的都啃透,积极参与项目,跟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碰撞,利用学校资源去实习,那他这一年的收获,绝对是实打实的。他不仅拿到了文凭,更重要的是,他的能力、眼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难道也叫“水硕”吗?简直是扯淡。
你得看清一个事实: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的顶级高校,它提供的平台、师资、学术资源,绝对是顶级的。有牛逼闪闪的教授,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如果你用得上),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和活动。这些都是“不水”的硬条件。学校把一桌子好菜摆在你面前,你饿得嗷嗷叫,却光顾着玩手机,一口没吃着,然后你说这桌菜不好?这锅谁背?还不是你自己。
所以,那些随随便便就说“奥克兰大学是水硕”的人,他们往往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比如学制短,或者听到了一些个别同学混日子的传闻,就急着盖棺定论了。他们没看到那些凌晨三点还在图书馆赶论文的学生,没看到那些为了搞懂一个概念跟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的讨论,也没看到那些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去当地找实习、融入当地社会的努力。留学这条路,它本就是个人选择和个人奋斗的结果呈现,不是一个学校的标签能简单定义的。
况且,“水”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飘忽。你觉得什么叫不水?课程巨难,考试挂科率奇高,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才算不水吗?还是说,毕业了就能立刻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才叫不水?这都不是衡量学习强度和含金量的唯一标准啊。一个硕士项目的价值,除了知识技能的获取,还在于它提供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的机会、独立生活的锻炼、以及那种跳出舒适圈去探索未知的勇气。这些东西,在奥克兰大学都能得到很好的体验。你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校园里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做项目,你会学会怎么跟不同背景的人协作;你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你会变得更独立更有韧性;你在新西兰这样一个国家生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把这些都忽略不计,就盯着那个所谓的“学到多少专业知识”来衡量含金量,我觉得太狭隘了。
当然,我不是说去了奥克兰大学就板上钉钉是“不水”的。就像我前面说的,如果你去了就没想着好好学习,天天就是打工(甚至黑工)、旅游、泡吧,那恭喜你,你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水硕”。但这能怪学校吗?不能。学校给你发了offer,提供了教学资源,是你自己选择了放弃利用这些资源的机会。这种“水”,是学生个人造成的,跟奥克兰大学这个招牌没直接关系。
回国找工作的时候,奥克兰大学的认可度怎么样?这又是另一个大家关注的点。说实话,没有哪个学校的光环能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奥克兰大学的文凭,它肯定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看重留学背景的公司或者行业。但在面试过程中,人家最终还是要看你这个人怎么样,你的实习经历、项目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如果你在奥大的一年是扎扎实实学过来的,能拿出像样的作品和经历,能自信地聊你在那里学到了什么,那你的认可度自然就高。反之,如果你这一年过得稀里糊涂,除了一个文凭啥也拿不出手,那面试官自然也能看出来,这时候,即便你是奥大毕业的,可能也竞争不过那些在国内大学但学习强度更高、实践经验更丰富的同学。
所以,关于“奥克兰大学是不是水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没有哪个学校天生就是“水硕”,也没有哪个学校能保证你读了就“不水”。“水不水”的决定权,百分之九十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奥克兰大学提供的是一个优质的平台,一个让你有机会接受国际化教育、提升个人能力的平台。你选择在这个平台上耕耘还是划水,直接决定了你这一年的留学生活是不是“水”。别老盯着学校的排名或者学制长短不放了,多想想自己去了能做什么,想学到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那些人云亦云地给奥大贴“水硕”标签的人,要么是没去过,要么是对留学有偏见,要么就是自己当初没好好学,拿不到好结果,反过来怪学校“水”。听他们的,不如问问自己想去干啥,去了能干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