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英语其实比汉语难学
英语其实比汉语难学
0人回答
7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6 12:07:03
188****3100
2025-05-16 12:07:03

你说汉字难写?那是对外国人。咱们中国人从小写,早就习惯了。偏旁部首,形声字意会字,好多都有规律可循。就算不认识的字,看看偏旁,大概也能猜个意思。字多是没错,但常用的也就三四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读写不成问题。可英语呢?词汇量,那是个无底洞!从A到Z,海一样望不到边。更要命的是,一个词,它就那么几个字母,意思却能变出花来。多义词多得吓人,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意思十万八千里,没有固定章法。还有更绝的,词组!give up 是放弃,give in 是屈服,give out 是分发或筋疲力尽。look up 是查找,look down on 是轻视。天知道一个简单的动词后面加个不同的介词,意思怎么就差了那么多?这没道理可讲啊!死记硬背,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循环往复,人都要崩溃了。

再说说发音。哎呀妈呀,这简直是我永远的痛。汉语的拼音多简单明了,声母韵母四声,学会了基本就能读。最多有些南方口音、北方口音的区别,但不影响理解。英语呢?音标就够绕的了。而且,同一个字母组合,发音可能完全不同。比如ough,rough, through, though, cough, plough……你告诉我这到底有什么规律可言?没有!全靠记!记住了单词的发音,还有连读、弱读、爆破、失去爆破……听native speaker说话,词和词之间连在一起,简直就像开了倍速,一团模糊的音流,完全不是书上字母分开读的样子。当年练发音,对着镜子撅嘴咧嘴,舌头打结,发不出那个“th”的音,或者分不清“sheep”和“ship”,那叫一个挫败感。汉语的声调虽然对外国人难,但对母语者来说,太自然了,根本不是个问题。

语法?别提了,提起英语语法,我头都大。时态!过去完成进行时?将来完成时?这些时态的概念,在汉语里根本就没有!我们说“昨天我一直在写作业”,用时间状语“昨天”和状态词“一直在”就搞定了,哪有什么时态变化。英语里,你得考虑动作发生在什么时候,持续了多久,是否已经完成,对现在有没有影响……一套一套的,稍不留神就用错了。语态,主动变被动,看着简单,实际用起来,尤其是复杂句子里,脑子瞬间宕机。最最最要命的,是冠词!a, an, the。什么时候用a,什么时候用the,什么时候什么都不用?这简直是玄学!“Why do you go to school?”和“Why do you go to the school?”意思就不一样!一个是在读书上学,一个可能是去学校找人。这种细微的差别,藏在小小的冠词里,规则一堆,例外更多,感觉完全是凭语感和习惯在用,学了多少年语法书,遇到具体句子还是蒙圈。介词搭配也是个巨坑,depend on, rely on, count on 都是依靠,但用法和侧重点不一样;arrive at a place, arrive in a city,为啥小地方用at,大地方用in?没道理!从句套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句子一长,主谓宾语在哪里,哪个从句修饰哪个,脑袋里一团乱麻。相比之下,汉语的语法,主谓宾定状补,词序相对固定,没有那些变位、格之类的东西,多简单直白啊!

而且,英语学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更难的是跨越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鸿沟。语言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组合,它是承载文化的器皿。很多表达方式、幽默感、委婉语,都根植于西方的历史、习俗和价值观。你光懂字面意思不够,得理解它背后的语境文化内涵。比如,称赞别人衣服好看,中国人可能直接说“你这衣服真漂亮!”英语里,说“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很正常,但更地道的可能是一些更间接或带点幽默的方式。理解这些细微之处,需要大量的阅读、听力输入,更需要对另一种文化的浸泡和感悟。这哪里是刷几套题,背几本单词书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时间,需要沉淀,甚至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

你再看看汉语,虽然也有方言、俗语,但总体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对我们来说是天然的,融在血液里。我们理解“福”“孝”“礼”这些概念,理解那些诗词典故,几乎是本能反应。就算有外国人学汉语,他们最大的难点可能是汉字和声调,但一旦过了这个槛,会发现汉语的语法逻辑其实挺符合直觉的。动词不分时态,名词没有单复数变化,表达方式相对直接,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多依靠词语顺序和虚词,不像英语有那么多变位、屈折变化。

你想想,一个学英语的中国人,多少人考过了四六级,甚至专四专八,得了高分,可真正要他们流利地用英语交流,写出地道的文章,还是磕磕巴巴,词不达意?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听力遇到语速快、口音重的,瞬间抓瞎。写作一写就变成了中式英语。为什么?因为你学到的很多是规则,是应试技巧,而不是真正活的语言。英语的流利度地道性,那真的是靠日积月累,靠大量的真实语境输入和输出磨出来的。那种感觉,就像你永远在追赶一个飘渺的影子,觉得自己的英语总缺点什么,不够自然,不够native。

别再说汉语难学了,那是你没吃过英语的苦。那变幻莫测的词汇,那无处不在的语法陷阱,那需要跨越的文化壁垒,那永远无法完全掌握的“地道”感……在我看来,英语,这座山,可比汉语难爬多了。每一块石头都可能滑落,每一步都可能踏空。而且,你得爬一辈子,因为语言是活的,永远在变化,永远有新的东西要学。

所以,下次有人跟你抱怨汉语难学时,你可以笑着告诉他们:别急,等你见识了英语,你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难”了。那份挫败感,那份永无止境的学习旅程,才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呢。但没办法,为了工作,为了交流,为了看看更大的世界,硬着头皮也得学啊。只是心里清楚,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要艰难,要漫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