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一开始,我就是硬听。管它懂不懂,先让耳朵有个概念。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或者下班路上堵车的时候,就打开手机里的新闻APP。什么BBC啦,CNN啦,都试过。听着听着,偶尔能抓到几个熟悉的单词,比如"president"啦,"economy"啦,"pandemic"(那时候,哦对,那时候)啦。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到几根浮木,感觉自己还没完全溺毙。但要连成句子,搞明白它到底在说什么事儿的来龙去脉?别做梦了,那境界太高。
后来我琢磨着,是不是姿势不对?光听不练假把式。于是开始尝试“精听”。找一段不太长的,比如三五分钟的新闻报道。第一遍泛听,看看能抓住多少主题词。第二遍再听,努力去猜它讲了什么。第三遍,一边听一边看文字稿(幸亏很多新闻网站都有)。这下才恍然大悟!噢——原来那个模糊不清的音是这个词!原来这段话是这个意思!那个时候的顿悟感,简直了,比发现新大陆还激动。但也更绝望,因为发现自己漏掉的信息,那简直是90%以上。那些平时看起来挺简单的词汇,放到新闻语境里,搭配上特定的动词、介词,意思就完全变了。而且很多词根本就不是日常对话会用的,特别正式,特别“新闻”。
这个过程啊,就像打怪升级。刚开始是小怪,勉强能应付几个。越往后,怪越厉害,什么金融啦、政治啦、国际关系啦,那些话题自带高难度词汇包。听得你想摔手机。多少次想放弃啊,觉得这投入产出比也太低了。花半小时听几分钟新闻,搞得心力交瘁,还没学到几个实用的句子。还不如去看美剧呢,至少有画面,有对话,更贴近生活。
但转念一想,美剧是美剧,新闻是新闻。新闻这东西,它给你的是最鲜活、最地道的语言环境,而且内容更新快,紧跟时代脉搏。你听多了,会慢慢摸索出一些新闻报道的常用句式,一些表达观点的套话,一些描述事件的句法。这可是课本里学不到的。而且,听新闻的英文不仅仅是练英文,它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同一个事件,国内媒体一个报道角度,国外主流媒体可能完全是另一个角度。听听他们的说法,对比一下,挺有意思的。能帮你形成更全面的视角,不至于信息茧房里。
我现在听新闻,没以前那么痛苦了。已经习惯了那种快节奏,对一些常见的口音也能应付了。当然,遇到语速特别快或者特别小众的播客,还是会懵圈。但这已经不是刚开始那种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了。能抓住大意,甚至一些细节也能理解了。有时候听到一个特别棒的表达,赶紧记下来,以后自己写东西或者说英文的时候可以用。
我觉得,听新闻的英文,最重要的是坚持。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就是多听,反复听,不怕听不懂。一开始听不懂太正常了,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把这种听不懂的焦虑放一放。就当背景音也好,抓几个词也好,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时候我甚至会故意听一些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领域的新闻,比如某个国家的选举啊,某个行业的并购啊,就为了挑战一下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发现能听懂一点点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哎呀,别提了!
而且,现在新闻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还有大量的播客。有些播客的语速会慢一些,或者话题更聚焦,更适合初学者。甚至有些是专门为英文学习者设计的新闻类播客,语速放慢,词汇更简单,还会解释一些难点。这些都是很棒的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别一上来就啃最硬的骨头。
总之,听新闻的英文,就像是跑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要匀速前进,调整呼吸。会有累的时候,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只要你一步一步往前走,总会看到风景,总会离终点越来越近。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耳朵变得更灵敏,脑子转得更快,对英文的感觉也越来越好。所以,如果你也正在这条路上挣扎,别灰心。大家都一样。听不懂?再听一遍!换个源!看看稿子!总会有办法的。关键是别停下。那源源不断的英文信息流,其实挺迷人的,等你跨过最初的门槛,就能体会到了。那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挺值的,真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