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法国的的英语
法国的的英语
0人回答
3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6 11:23:55
188****3100
2025-05-16 11:23:55

不是说他们不说啊,他们。只是那个“说”字,背后藏着的故事可就多了去了。最经典的,当然是那个口音。哦,那口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非母语口音,那是一种带着法式灵魂的,独一无二的口音。每个音节都像是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来,R音嘛,就不用提了,听起来像是在清嗓子。动词变位?语法?哦亲,那都是浮云。他们说英语,更像是把法语词汇强行塞进了英语的骨架里,然后用法语的节奏和腔调念出来。

记得有一次在巴黎,想问路去一个博物馆。拦下个看起来挺热心的老太太,我字正腔圆地问:“Excusez-moi,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Louvre Museum?” 老太太眨巴眨巴眼睛,一脸茫然。我重复了一遍,放慢语速,每个词都重读:“The... LOUVRE... Museum.” 她还是摇头。我急了,拿出手机,找到卢浮宫的图片给她看。这下她懂了!然后,她开始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语言,手舞足蹈地给我指路。那口音,那语速,那法语词汇(我猜的),混杂着几个勉强能辨认的英语单词,简直是一场听觉冒险。最后我只能连蒙带猜,加上看她的手势,才勉强摸清了方向。走了好久,一边走一边想,刚才那算英语吗?也许是某种高卢语系的方言改良版?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态度。不是所有人,但遇到一部分,他们似乎并不那么“热衷”于用英语交流。你用英语问问题,他们可能会先用法语回答你,即便他们明明听懂了。你需要切换到蹩脚的法语,哪怕只会一句“Bonjour”或“Excusez-moi”,似乎都能打开那么一丝丝友好的缝隙。好像你在努力他们的语言,才算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然后他们才勉强用他们的“法国英语”回馈你。这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是一种隐形的考验。过了,算你厉害;过不了,对不起,我们还是说法语吧。

当然,这背后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法国人对自己语言骄傲是出了名的,他们认为法语文化、艺术和思想的载体,是世界上最优雅的语言。在全球被英语强势“入侵”的大环境下,他们这种捍卫法语纯洁性的姿态,某种程度上是值得敬佩的。但这反映到日常交流中,就成了很多游客头疼的问题——“法国人的英语到底怎么样?”

其实不是他们完全不会或者不想学。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住在巴黎或者大城市,在旅游景点工作的人,他们的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至少能基本交流口音也没那么重。但你走出核心旅游区,或者遇到年龄稍长的法国人,那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在学校学过英语,但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学了十几年英语,到了真正用的场合,还是磕磕巴巴。更别说法国英语教育体系,据说以前更侧重语法和阅读,对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不够。所以,即使他们认识那些单词,能看懂一些句子,要张嘴流利地出来,就成了挑战

但我觉得,除了语言学习本身的原因,那个“态度”真的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更是一种文化习惯,甚至是一种身份的体现。他们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要为了你一个外国人,放弃我的语言?为什么不是你来学我的语言?这种微妙的心理,让很多用英语法国闯荡的人感到一丝丝尴尬和挫败。有时候,他们明明懂,但就是不说英语,或者用那种让你听得云里雾里的法国英语敷衍你。你得猜,你得拼,你得靠肢体语言和重复重复再重复。

我有个朋友,在巴黎住了几年,法语说得贼溜。她说,一旦你开始说法语,哪怕说得像幼儿园小朋友,法国人对你的态度会立马不一样。他们会更耐心,更愿意帮助你。这说明,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他们会不会说英语,而在于他们愿不愿意为你说英语努力

所以,要说“法国人的英语”,它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它是一种体验,一种掺杂了文化历史骄傲、以及那么一点点固执的复杂体验。你去法国,别指望一路英语畅通无阻。你得做好准备,迎接那些带着浓郁法国风情的英语,迎接那些需要你努力理解交流,甚至迎接那些需要你拿出手机翻译软件或者手舞足蹈的时刻。

但这也有意思不是吗?旅行的意义,不就在于去体验不同文化的碰撞,去面对那些不在你预料之内的情况吗?那些听起来像把“hello”说成“ello”的口音,那些在你问路时先丢给你一串法语的瞬间,那些你绞尽脑汁理解对方,对方也绞尽脑汁理解你的尴尬又努力的场景,恰恰构成了法国旅行的一部分,鲜活,真实,而且绝对难忘

下次再去法国,我可能还是会先试着说英语,但同时,我也会多学几句法语。毕竟,入乡随俗,而且,你知道的,他们的英语,那真是一种语言行为艺术,得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感受。嗯,欣赏,以及一点点,嗯,耐心。毕竟,沟通嘛,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儿。它需要双方的努力,尤其是当一方的英语,带着那么浓烈的、不可忽视的、只属于法国味道时。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