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6 11:19:49
188****3100
2025-05-16 11:19:49

我有个侄子,今年小学四年级。本来是个野孩子,喜欢在楼下踢球踢到满头大汗,回家裤子鞋子上全是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妈——也就是我姐,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给他报了个编程班。说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都去学了,以后升学用得上,再说了,这是国家战略未来趋势,不学就落伍。看看,这就是典型的焦虑传导,一级一级往下压。

一开始,那孩子学得哼哼唧唧的。坐在电脑前,小身板缩着,皱着眉头看屏幕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积木块(那是Scratch,入门级别的,据说)。有时候代码跑不起来,他会气得抓耳挠腮,恨不得把电脑砸了。但慢慢地,我得说,他好像也找到点乐趣。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给我看他做的游戏,一个小猫咪跳来跳去的,虽然简陋,但那是他自己搭起来的逻辑,一点一点调试出来的。那会儿,他眼睛里是有光的,那种创造出来的、小小的成就感,是踢球得分时也难得见到的另一种光芒。

然而,这种纯粹的乐趣,似乎一旦跟“等级考试”这四个字沾上边,就变味儿了。考试嘛,总是有个大纲的,有个标准的,要考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能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特定任务。培训机构就像嗅到血的鲨鱼,闻着味儿就来了。各种“冲刺班”、“保过班”层出不穷,广告铺天盖地。打开朋友圈,十条里总有那么三五条是各种编程课的招生信息,从零基础到直通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价格嘛,当然也水涨船高,报个班动辄大几千、上万,跟抢钱似的。家长们一边肉疼,一边又咬着牙交钱,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都快划到娘胎里去了。

我去看过一次培训班,那场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几十个孩子,年纪大的小的都有,一人一台电脑,屋子里嗡嗡的空调声,老师在前面讲,孩子们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说是寓教于乐,但那氛围,怎么看都像个小型码农工厂。老师讲的多半是考点,怎么写出符合规范、能通过测试的代码,而不是怎么去想一个有趣的主意,怎么用编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学的不是创造,更多是模仿,是应试。他们为了考过,会死记硬背一些代码模板,会反复刷模拟题,练的不是思维能力,而是熟练度解题套路

那考试本身呢?分各种语言,图形化的(比如Scratch,考一级二级居多),Python(这大概是现在最火的,三级四级),还有C++(这个就更硬核了,五级以上?)。级别越高,要求越高,从简单的动画、小游戏,到复杂的数据结构、算法。听起来挺像回事的,对吧?能考到高级别的,确实说明孩子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方面有一定基础了。但这背后付出的代价,有没有人去衡量?那些被逼着坐在电脑前,对着一行行枯燥代码发呆的孩子,他们是真的喜欢吗?他们的童年,是不是被这些课外班等级证填满了,挤占了玩耍、发呆、跟小伙伴疯跑的时间?

更别提,这考试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也是个问号。一开始,很多地方把它吹得神乎其神,说对小升初初升高有帮助。确实,有些学校的特长生招生或者自主招生会看这些证书,尤其是名校,门槛越来越高。但随着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证书也越来越普遍,它的稀缺性附加值也在稀释。这就像当年的奥数热一样,最后搞得全民奥数,反而让真正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淹没在题海里,也催生了无数泡沫。现在这个编程等级考,会不会也走上这条路?我心里是打着大大的问号的。

我觉得吧,让孩子接触编程是好事,这是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培养逻辑思考结构化思维,甚至能让人更有耐心,更懂得分解问题。但这应该是基于兴趣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为了那张纸,为了在升学简历上多一条所谓的“亮点”。现在的教育环境,把太多东西功利化了,把兴趣变成了负担,把学习变成了攀比的资本。

你看那些真正的大神,哪个是靠考级考出来的?他们是对某个问题有极致的好奇心,有强烈的解决欲,熬夜敲代码,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是为了考个证给谁看,而是因为好玩,因为着迷。他们写的代码可能一开始很烂,但他们会不断迭代,不断优化,那种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能运转的程序的快感,是任何等级证书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回到这个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我觉得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推动了少儿编程教育的普及,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领域。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加剧了教育内卷,让应试化的阴影笼罩在创造力的上空,让很多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失去了对编程本应有的那份热爱好奇

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孩子们学编程,不是为了那张证书,不是为了在考试里打败同学,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想用代码去实现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奇思妙想。那个时候,或许就不需要这样一个等级考试来证明什么了,因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创造,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才是编程教育真正美好的样子。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