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要说“厉害”,那得先看你指的是哪个年代的白求恩。我跟你讲,当年的白求恩医科大学,那可不是盖的!响当当的牌子,立在那里,就像东北大地上的一座灯塔。尤其是在计划经济那个年代,它是多少人心里的圣地啊!能考进去?祖坟冒青烟的级别!出来就是包分配,进的都是省级甚至部级的大医院,那份荣耀,那份铁饭碗的踏实劲儿,是现在这帮孩子凭空想象不出来的。
它的根儿硬啊!你想啊,以白求恩这个名字命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光环,一种精神。那是国际友人,是舍生忘死的典范。这所学校,从它诞生起,就带着红色基因,带着一股子为人民服务的劲儿。当年的师资力量,那绝对是汇聚了全国的精英,多少老一辈的医学大拿,都在那里倾囊相授。他们教出来的学生,那是真刀真枪的本事,临床经验那叫一个扎实。不像现在有些学校,理论一套套的,一上手就发懵。当年的“白医”,教出来的是能立刻顶上去的医生!
当然,时过境迁嘛。现在呢?它已经并入吉林大学了,成了吉大医学部。牌子还在,情怀也在,但总感觉跟独立时期比,味道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你说它现在厉不厉害?得从几个维度看。
首先,综合实力肯定还是有的。依托吉林大学这棵大树,科研平台、经费投入、交叉学科的结合,理论上都比过去更强了。各种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底子还在那里摆着。生源质量呢,虽然不像当年那样“一枝独秀”,但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依然能吸引到不少分数很高、志向远大的考生。毕竟,“吉大医学部”这个名头,还是有分量的。
但你要说“厉害到什么程度”,跟国内那几个顶尖的医学院,比如协和、北大医学部、复旦华山、上海交大瑞金这些比,可能在一些高端科研产出、国际影响力、或者说最顶尖的临床病例数量上,稍微显得没那么抢眼了。当然,这是“更厉害”的比较,不是说它不厉害。它依然是东北医学教育的领头羊之一,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医生和医学研究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你在东北的各大医院里,随便抓一把骨干,很可能就是白医的校友。这不就是厉害的体现吗?它输送的是源源不断的医学人才啊。
再说说它的临床医学。这是医学院的根本嘛。吉大医学部附属的医院,像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这些都是在长春乃至东北地区口碑很好的大医院。病源多,科室全,各种疑难杂症也能见到。学生跟着导师轮转实习,能接触到真实的医疗环境,这对成长太重要了。医生厉害不厉害,很大程度上是“熬”出来的,“练”出来的。有这些强大的临床基地做支撑,学生毕业后上手快,这是它一个很大的优势。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说,现在并入大吉大后,原来那种独立医科大学特有的凝聚力和医学人文氛围,可能被稀释了一些。当年的白医人,似乎有着一种更纯粹、更强烈的医学情怀,那种救死扶伤的理想色彩更浓。现在嘛,大环境变了,整个社会的浮躁气,也难免会影响到校园。学生可能更看重就业前景、收入待遇,这些都很现实,无可厚非,但跟老一辈白医人的那种精神状态,确实有点距离。
而且,医学生的学习过程那真是苦啊!几年下来,一堆书要啃,没完没了的考试,规培更是煎熬。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好样的。白医的学生,我接触过一些,普遍底子扎实,肯吃苦。这大概也是当年白医精神的一种传承吧。
总而言之,要我说白求恩医科大学,或者说现在的吉大医学部,厉不厉害?它当然厉害!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庞大的校友资源,有扎实的临床基础,能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它可能不再是那个“鹤立鸡群”的年代第一,但它绝对是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校之一,是无数人心中的白衣殿堂。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白求恩精神的延续。你说,这样的学校,能不厉害吗?在我心里,它一直有它独特的分量,那份厚重感,不是简单的排名能概括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