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英语2025九上新教材
英语2025九上新教材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5 11:30:09
188****3100
2025-05-15 11:30:09

说实话,刚听说2025年秋季要用新教材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紧接着就是那股熟悉的无奈——得学,得研究,得推翻以前不少积累的东西。九上,多关键的节点啊!中考前的冲刺期,承上启下的过渡点。这本新书长啥样?内容是不是真的有革命性的变化?还是就换汤不换药,封面设计得更花哨些?心里没底,完全没底。

但总归是要来的。想象中,这本新教材大概率会更加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语法点讲得枯燥无味,词汇表列得密密麻麻,然后课后习题就是填空、选择、改错,机械得很。现在啊,风向变了。要,要,要,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听说新的理念里,特别重视跨文化交流思辨能力的培养。好家伙,以前觉得英语就是一门工具学科,现在呢?好像要把它变成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一把培养小公民的锤子。

具体会变哪儿呢?我猜词汇量也许不会骤增到让人崩溃的地步,毕竟九上的孩子,基础参差不齐,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但肯定会在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不再是学会一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就完事儿,可能更注重它的搭配、它的语境、它背后蕴含的文化。比如学一个词像“festival”,以前可能只知道是“节日”,现在也许会带出各种英美节日习俗,甚至让你去比较中西方节日的不同。这才叫文化意识,这才有点儿意思。

语法呢?别提了,以前讲虚拟语气、倒装句,那是抠细节,抠到学生眼神都发直。新教材会不会把这些“高难度”的东西往后放放,或者用更自然、更情景化的方式呈现?不再是告诉你“这里要用现在完成时,因为有already”,而是设计一个对话,让你在对话里感受现在完成时的使用场景。这是好事吗?理论上是。可课堂上怎么操作?学生的接受度如何?会不会因为“不系统”反而摸不着头脑?这都是未知数,都是得我们一点点儿摸索的。

最让我期待(也最让人头疼)的,可能是阅读材料活动设计了。以前的课文啊,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讲解语法和词汇而存在的,读起来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希望新教材阅读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甚至能引人深思。不再是“Li Lei and Han Meimei go to the park”,而是关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个人梦想之类的,能真正引发孩子们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活动!这是新教材的重头戏。如果还是那种单调的pair work或group work,只是换个主题,那也太没劲了。我希望看到更创新、更互动、更能调动积极性的设计。比如模拟辩论、情景表演、项目式学习的小雏形。这不仅考验学生语言能力,更考验他们的合作组织展示能力。但这也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呈几何级数增长!你得设计活动,得组织管理,得应对课堂上突发的各种状况,得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几个尖子生表演,其他人当观众。教师的备课时间?精力投入?哎,不敢想,但又不得不面对。

这不光是换本书的事儿,这是整个英语教学理念的又一次升级(或者说转型)。它背后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判,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学了十几年英语,不再是哑巴,不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能自信地有效地与世界沟通,能理解不同的文化,能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获取信息。

想想那些学生的脸庞。有的可能对新东西充满好奇,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有的可能天生对语言不敏感,一听要多说多练就犯怵;有的可能已经被之前的模式固化了思维,一时间难以适应。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把这本新教材的精髓传递给他们,用各种方法去点燃他们的兴趣,去搭好那个语言习得的“脚手架”,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真的能把英语这门语言起来。

这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挑战在于未知和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机遇在于,也许这本新教材真的能带来一股清新的风,让英语课堂不再那么枯燥,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让教师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教材的落地,除了书本身,更需要配套的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的改革(如果考试还是只考选择填空,谁还愿意花大力气培养口语和思维?),以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未来的九上,会是什么样子?揣着这本还没影儿的新教材,我既感到一丝忐忑,又忍不住有点儿期待。希望能少些形式主义,多些实质内容;少些高高在上的概念,多些接地气管用教学设计。但愿,它不是又一次的折腾,而是英语教育向前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但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