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大红鹰学院改名叫什么学院
大红鹰学院改名叫什么学院
0人回答
14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5 11:27:22
188****3100
2025-05-15 11:27:22

结果呢?这年头,啥都在变,学校名字更是跟坐上了过山车似的。这不,大红鹰学院也“升级”了。改名叫什么了?你听听这个新名字——杭州航空航天大学

我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简直愣住了,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杭州航空航天大学?等等,航空航天?杭州啥时候成了航空航天重镇了?咱们这儿有像西安、南京或者北京那样的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吗?有那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研究所或配套产业集群吗?这名字,怎么听怎么觉得有点……嗯,怎么形容呢,有点“硬拔高”的意思?或者说,有点为了“升格”不顾一切、硬贴金的感觉。

大红鹰学院这名字,虽然土是土了点,带着点商业气息,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烟味儿,但它至少真实啊!它告诉了你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基因里带着工业、带着商业的务实,培养的人才大概也是偏向应用型、技术型的。它就在那里,安安稳稳的,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现在这个杭州航空航天大学,乍一听,哇,高大上啊!航空航天诶!多“硬核”的学科啊!多有科技感啊!一般人听了,脑子里立刻就构建出一个画面:是不是有飞机模型?是不是有卫星天线?是不是培养开飞机或者造火箭的牛人?但事实呢?你了解了解它的专业设置,跟那些真正的“国字号”航空航天院校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吧?它的优势学科,真能撑得起“航空航天大学”这块招牌吗?

这种改名,我总觉得有点“名不副实”,甚至有那么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虽然这话可能说重了,但感觉就是这样。就像一个人,明明是个踏实肯干的技术工人,忽然换了个名字,叫什么“宇宙探索家”,然后四处跟人说自己是搞宇宙探索的。听着是唬人,但细问起来,他做的还是那些技术活儿。

改名这事儿,说起来容易,背后牵扯的可太多了。最直接的,那些从大红鹰学院毕业的校友,他们的毕业证上印的是老名字。现在学校改名叫杭州航空航天大学了,他们算不算新学校的校友?参加校庆,是念着老名字有感情,还是得跟着喊新名字?这种身份认同上的微妙变化,没经历过的人可能体会不到。感觉自己的母校,一夜之间“整容”了,变得有点陌生,有点不认识了。

而且你想啊,大红鹰学院这名字,在浙江、在长三角,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尤其是在知道它背景的人群里,大家心里门儿清。现在改个完全不搭界的名字,等于重新建立认知。这个新的杭州航空航天大学,听着跟别的航空航天大学有点像(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家是真有底蕴),又跟本地原来的大红鹰学院完全割裂。你说,这图什么呢?真的是为了提升办学层次?为了招到更好的生源?还是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大学情结”,非得把“学院”改成“大学”,再找个听起来厉害哄哄的专业方向往上靠?

教育不是办企业,不是改个名字、换个包装就能脱胎换骨的。学校的底蕴、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这才是根本。大红鹰学院当年虽然名字土,但它可能在某些应用技术领域、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现在这个杭州航空航天大学,除了名字听起来遥远,它真正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价值?它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真东西吗?

我不是说名字完全不重要,当然重要。一个好的名字,能反映学校的特色,能提升吸引力。但名字应该是内容的载体,而不是用来掩饰内容的空壳。把一个原来踏踏实实的应用型学院,硬生生改名叫一个它暂时还撑不起的“高大上”大学,用“航空航天”这种听起来很燃但跟学校现有基础关联不大的词汇来命名,总让人觉得有点着急,有点功利。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战略转型。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发展新兴产业。这都理解。但是,转型得有基础啊,得一步一个脚印来啊。先把相关的学科做扎实了,把师资队伍建起来了,把研究平台搭建好了,名字自然而然就可以跟着升级,那时候才顺理成章,才名副其实。现在这样,感觉就像是为了套上一个“航空航天大学”的帽子,才赶紧往里塞点相关的边角料。

说到底,大红鹰学院,这个名字,带着它那个时代的记忆,带着它独特的背景,它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杭州航空航天大学。这个新名字,承载着学校未来的野心,但也带着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希望它不是一个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光鲜招牌,而是真的能朝着“航空航天大学”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做出真成绩,做出真贡献。不然,这个改名,就真的只是改了个名字,徒增几分谈资和感慨罢了。

所以,你要问大红鹰学院改名叫什么?答案是响亮的:杭州航空航天大学。听着是挺响亮,可这背后多少有点一言难尽。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