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在学校礼堂英文
在学校礼堂英文
0人回答
5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5 11:11:28
188****3100
2025-05-15 11:11:28

那个地儿啊,就是我们学校的那个大礼堂,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你问“英文”?呵,英文这事儿,跟那礼堂扯上的次数可真不少,多半儿不是什么特别让人心潮澎湃的好事儿,至少对我来说。

你得先想象那个空间。一进去,一股子说不上是灰尘还是旧木头的味儿,混合着,闷闷的。那木地板,踩上去咚咚响,有时候还咯吱咯吱的,像个老人在叹气。顶上吊着那些灯,永远觉得不够亮,照得一切都影影绰绰的,自带一种……怎么说呢,压抑感?座位嘛,硬邦邦的,坐久了屁股疼,椅背还低,靠着不舒服。人多的时候,热气一上来,空调又永远像是摆设,闷得慌。就是这么个地方,承载了我们无数关于“公开露面”的集体记忆,其中,就包括那些不得不跟英文挂钩的时刻。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是高二那年的英文演讲比赛初赛。全班都得参加,挑几个人去礼堂代表班级。那时候,英文发音这事儿,简直是公开处刑。老师会前脚在你座位边上叮嘱,后脚你就得硬着头皮走上那个舞台。舞台比台下高出一截,站在上面,感觉自己瞬间被放大了无数倍,台下密密麻麻的座位上坐满了同学,甚至还有别的班的,黑压压一片。灯光虽然不强,但打在脸上,还是让你觉得无处遁形。手里的演讲稿,哪怕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这时候看着,字都像在跳舞。嘴里念念有词,但一开口,那回声… 我的天,礼堂的回声特别大,你自己的声音被放大,又带着混响,听起来特别不像自己,感觉陌生又别扭。一走神,或者一个发音不标准,那声音在礼堂里一荡漾,简直能把自己臊死。

还有啊,每年的英文戏剧表演。这可就比演讲复杂多了。排练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啊!大家挤在课间、午休,甚至放学后,就在礼堂那个空旷的舞台上比划,走位。道具简陋得很,布景也基本靠想象。但最难的是台词,全英文。要记住,要说得流利,要带着感情,还要跟对手对戏。那时候,你才能真切体会到,英文这玩意儿,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单词和语法,它是要说出来的,要演出来的,要赋予生命力的。可问题是,在礼堂这个空间里,面对着观众,那种紧张感是成倍增长的。有多少平时排练得好好的同学,一上台,脑子就瞬间空白,台词全忘光了?太多了。站在侧幕条后面,听着台上的同学磕磕巴巴,或者索性一片沉默,你能感觉到那种尴尬的空气在礼堂里缓缓蔓延。台下的座位上,有人在小声议论,有人在看热闹,有人 maybe genuinely sympathetic。

不光是这些“表演”性质的活动,有时候,大型的英文听力考试,也选在礼堂进行。你想啊,几百号人,坐在那种硬椅子上,前面放个老式广播,沙沙啦啦地放出听力内容。那广播音质通常都不咋地,加上礼堂本身的回声和空旷,有时候真的听得头疼。旁边谁稍微一动,椅子一响,都能影响你。那种环境下考听力,简直是场折磨。每一道题,你都得聚精会神到极致,生怕漏掉哪个关键词。空气里弥漫的,除了那股老味道,还有一种紧张凝滞的气氛。

当然,礼堂也见证过一些相对光鲜的时刻。比如外籍老师偶尔来的分享会,或者某些毕业班的英语角活动。但就算是那些时候,那种“正式场合”的氛围,还是让很多人放不开。坐在座位上,听着台上的人讲,或者提问,总觉得声音稍微大点都会被无限放大。不像在小教室里,大家可以更放松地交流。礼堂,它自带一种“公共领域”的属性,一切行为都被置于放大镜下。而英文,在这个语境里,往往被看作是一种需要“展示”的技能,而不是一种日常交流的工具。这种压力,在那个木地板嘎吱作响、回声阵阵的空间里,尤其明显。

我有时候会想,学校为什么喜欢把这些跟英文相关的活动,特别是需要“说”和“演”的,放在礼堂里? Maybe 是为了气派?为了显得重视?但老实说,那种环境,对于我们这些还没完全建立起英文自信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增加了心理负担。站在台上,面对台下,你不仅要 worrying about your English, 你还在 worrying about how you look and sound to everyone else。那感觉,真的太真实,太赤裸了。

当然,也不能说礼堂的英文时刻就全无意义。毕竟,那些经历,无论是尴尬的演讲,还是磕巴的表演,甚至是难熬的听力考试,都成了记忆的一部分。它们 shaping 了我们对英文的某些perception,也塑造了我们在公共场合表达的勇气——或者,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胆怯。那些站在舞台上,被灯光打着,听着自己放大变调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的时刻,是真切存在过的。它们可能不如想象中美好,但它们确实是我们在那个空间里,跟“英文”这个学科,发生过的真实连接。现在想起来,连那种闷闷的空气味儿,都变得立体了。礼堂,英文,这两个词,就这么在我脑子里缠绕着,形成了一幅略显陈旧、但轮廓鲜明的画面。不是所有回忆都闪闪发光,有些,就是带着点儿木地板的旧味儿和回声的空旷感,沉甸甸的。而我在其中的样子,说英文时的样子,大概率是紧张、小心翼翼的,但,那就是我,在那地儿,那段日子。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