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5 11:04:49
188****3100
2025-05-15 11:04:49

有时候,我坐在旧沙发上,阳光透过窗户,尘埃在光柱里跳舞。看着那些曾经鲜活的词,那些活蹦乱跳、充满现在时的词,想着它们怎么就变成了过去式,怎么就凝固成过去分词。那感觉,就像看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人笑得那么真,你知道那一刻是真,但你摸不着了,抓不住了,它过去了,彻底凝固了

想想看,“跑”。一个多么有活力的词!一个人撒开腿,呼哧呼哧地往前冲,汗珠子甩出去,风在耳边呼啸。那就是“跑”的现在进行时,ing ing ing,正在进行。然后,突然,他停下了。那瞬间,跑这个动作就结束了。它变成ran。Ran,这个词自带一种速度感,又带着一种完成感。它发生过了,已经结束了。就像那天下午,我ran了三公里,跑到肺都要炸了。现在想起,那肺炸的感觉还在,但跑这个行为,彻底ran完了。

再看过去分词,run。奇怪吧,过去分词跟原型一样。但这同一个词,意思完全不一样了。Run作过去分词,它不再是“跑”这个动作本身,而是“跑的状态”,或者“被跑的状态”。比如,“他已经run了很久,累得快瘫了。”这里的run,表示“长时间跑步”这个动作已经完成,强调的是结果状态。或者,“这条路已经被许多人run过。”这个句子可能有点别扭,更常用的可能是“这条路被许多人跑过”,但语法上,run在这里作为过去分词,是被动或完成时态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标记,标记着某个动作的完成被动

这就像人生的轨迹。我们都在“is running”,在当下拼命向前。然后某个阶段“ran”了,那是一段经历,一个完成的片段,一段已经被写进故事里的日子。而我们的整个人生,或者某个阶段的人生状态,是被这些“ran”和无数其他动词的过去分词标记出来的。我们是“被run过”,被laughed过(被笑过),被loved过(被爱过),被hurt过(被伤害过)的集合体。

那些不规则动词尤其让人着迷,也让人头疼。为什么“去”是go,过去是went,过去分词是gone?这三个词,go是出发前的期待冲动went是已经在路上,是行动本身,是已完成的旅程。而gone,天哪,gone!这个词自带一种消失不在无法挽回的调调。他went to Paris,那只是描述一个事实,他去了巴黎。但他is gone,或者说他has gone。这句话就沉重多了,意味着他走了现在不在这里了,可能不会再回来了。Gone,不仅仅是去的过去分词,它更像是一种状态的声明,一种结果的呈现

想想那些broken的心,那些forgotten的承诺,那些lost的时光。Broken,不是正在break(破碎),也不是刚刚broke(碎了)的瞬间,而是碎了之后的那个状态。一块玻璃broke了,它is broken。那碎裂的纹路,那四散的碎片,才是broken这个词描绘的画面。Forgotten,不是forgetting(正在忘记),也不是forgot(忘记了),而是“被遗忘”的那个状态。躺在角落里积灰的玩具,抽屉深处泛黄的信,它们都是被遗忘的(are forgotten)。Lost,丢失了。那个东西已经找不到了,它处于一种“丢失”的状态

你看,过去式(ran, went, broke, forgot, lost)更多是描述一个已经发生的动作,一个时间点上的事情结束了。而过去分词(run, gone, broken, forgotten, lost)呢,它更像是描述这个动作完成之后所产生的那个状态,或者这个动作对主体造成的影响。它常常出现在完成时态(has/have/had + 过去分词),用来强调动作的完成结果;或者出现在被动语态(be + 过去分词),说明主语是动作作用的对象。

但它们又并非全然割裂。过去式是,过去分词可以是点之后的那条线,或者被这个点触碰到的那个东西。那个broke了杯子的人,他完成了“打破”这个动作(broke)。而那个杯子,它的状态变成了broken”。一个动作,两种时态的视角。

英语里为什么要有这两种形式?为什么不像中文一样,说“他昨天跑了”,“他已经跑完了”?“了”这个字,似乎就承担了过去式和完成时的很多功能。也许是因为英语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精确定位动作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以及动作完成与否对现在是否有影响。过去式像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告诉你“某件事发生在了过去某个时间点”。而过去分词,尤其在完成时里,更像是一个链条,把过去那个动作的结果影响连接到现在。I lost my key yesterday. (昨天丢的,就说了昨天这个动作)I have lost my key. (钥匙丢了,强调的是现在钥匙不在这个状态,昨天丢钥匙这个动作的影响持续到现在)。

写作的时候,用对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就像给时间上色,给故事定调。你想说一件发生过的事情?用过去式,利落干脆,砰一声,事儿完了。你想描绘一个状态?或者强调某个动作的结果影响?或者想表达“已经被”如何如何?那就请出过去分词,它自带一种沉淀感,一种既成事实重量

有时候我读一些老旧的信件,那些墨水已经faded(褪色),纸张已经yellowed(泛黄)。这些词,faded,yellowed,它们都是过去分词作形容词。它们描绘的是信件被时间作用之后状态。它们不是在正在褪色(fading),也不是刚刚褪色(faded 作过去式),它们就是处于褪色那个状态。多美妙,多精确。

所以,“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不只是语法书里枯燥的表格和规则。它们是语言的骨骼,是表达时间状态利器。它们承载着过去,连接着现在,甚至暗示着未来(因为过去的结果会影响未来)。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个动词,不妨想想它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什么。试着去感受,这三种形式里蕴含着的时间感完成度状态差异。你会发现,每一个went后面,都有一个gone的可能性;每一个broke的背后,都是一片broken的狼藉;每一个loved过的故事,无论结局如何,都已在心底留下被爱过(been loved)的印记。它们是动词生命旅程的不同形态,是时间在语言上留下的痕迹。理解它们,运用它们,你的文字,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和深度。它们是基础,却也藏着语言最微妙的秘密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