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上海人眼中的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人眼中的上海纽约大学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4 11:39:35
188****3100
2025-05-14 11:39:35

你看它那个楼,立在浦东,靠近陆家嘴,高高的,玻璃幕墙晃眼得很。跟旁边那些金融大厦摆一块,倒也不突兀。毕竟浦东嘛,就喜欢这种调调,新、快、亮。但你说它是大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那种老牌学校的岁月沉淀感,你懂吧?像复旦、交大,哪怕华师大,随便哪个角落都藏着故事,树都比你年纪大。上纽大呢?感觉是昨天刚从地里“嘭”一下长出来的。太新了,新得有点不真实

第一次知道它,可能就是新闻里看到,说是个中美合作办学新尝试。那时候就在想,这能搞出什么名堂?学费肯定贵得离谱吧?谁去读啊?结果慢慢发现,哎,还真有人去。而且来的学生,五湖四海,还有不少老外。这倒是挺“上海”的——什么人都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能发生。

你去看啊,有时候中午在世纪大道地铁站出来,或者国金中心附近,会看到一帮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穿着打扮呢,跟我们这边大学生的风格有点不一样。更……怎么形容呢?更自由散漫?更……“国际范儿”?手里捧着咖啡,边走边用流利的洋文聊天,那感觉,就像是把纽约的一角直接空投到上海了。他们走路都带风,好像永远很匆忙,又好像永远都很轻松,反正跟你我那种赶着去挤地铁的急吼吼不太一样。

他们在这儿学什么呢?听说是博雅教育?这个词听着就挺玄乎的。文理通识?跟我们以前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路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想想也是,来这儿读的人,家里条件肯定都不错,不指望毕业了非得进什么体制内单位、端什么铁饭碗。他们要的,估计是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平台一张文凭背后,是一种经历一种圈子。这才是重点,不是吗?

有时候我也会好奇,这些孩子,他们真的了解上海吗?不是那种游客式的,看看东方明珠、外滩。而是那种,知道南京东路步行街边上弄堂里藏着开了几十年的小面馆;知道夏天上海热起来有多要命,不开空调根本没法活;知道跟上海阿姨爷叔打交道,有些话要弯个弯说……他们在这栋闪闪发光的楼里,是不是活在一个精致的泡泡里?还是真的走出来,去感受那些柴米油盐、那些市井气息?我猜,大概率是前者吧。毕竟他们的生活半径、社交圈子,跟我们太不一样了。

但这也没什么不好,上海本来就是个多层次的城市。有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也有徐家汇的老洋房,更有犄角旮旯的旧式里弄。上纽大,就像是上海新长出来的一个“面”,一个国际化精英化的面。它跟复旦交大那种深厚底蕴家国情怀的路子不一样,它也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不太相交。它更像是一个窗口,一个码头,让全球的资源和人才在这里有个落脚点,跟上海的活力机遇碰撞一下。

你说它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上海更开放更前卫的一面?代表了教育的多元化?也许吧。对于我们普通上海人来说,它可能就是浦东一个挺醒目的建筑,里面有一帮看着就很聪明说着流利外语的年轻人。他们跟我们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好像又活在另一个世界平行世界,或者说,上海的很多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

我没觉得它有多“高大上”到遥不可及,也没觉得它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就是上海不断变化不断吸收新鲜事物的一个缩影。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永远有新的东西冒出来,你可能看不懂,可能不属于你,但它就是在那儿了,成为了上海的一部分。

有时候,站在东方明珠下面,看看黄浦江两岸的灯光,再看看不远处那栋玻璃楼,就觉得,嗯,这就是现在的上海什么都有什么都在变什么都在生长。而上海纽约大学,就是这生长中的一个独特符号。一个挺有趣,也挺让人琢磨不透的符号。就让它在那儿吧,看看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这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变数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