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但你要是问,“十七的英语怎么说?”嘿,这问题简单吗?当然简单。标准答案是seventeen。谁不知道呢?可对我来说,这个词,seventeen,不仅仅是答案那么回事儿。它像个引子,一下子把我拽回去了,拽回到那个尘土飞扬、课桌上刻满了名字和心事的年代。
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画面。不是那种高清的,有点泛黄,像老电影。那应该是个下午,教室里光线很好,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能看见细小的尘埃在跳舞。窗外不知道是不是有棵树,依稀记得总能看到绿色。讲台上,老师,记不太清她的样子了,只记得她说话的声音,还有板书时嚓嚓嚓的粉笔摩擦声。她指着黑板,或者幻灯片,上面写着那个词:seventeen。
那个发音,se-ven-teen。听着跟seven很像,但多了个teen。那时候学英语,最头疼的就是数字。One two three four还行,突然蹦出个eleven twelve,再来什么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到seventeen的时候,感觉就像爬坡,好不容易记住前面的,又来个新的。而且那个teen,总觉得有点儿拖沓,不那么干脆。不像中文的“十七”,两个音节,干脆得像掰玉米。英文的seventeen,发音时嘴型要变好几次,舌头也要配合,感觉更“费力”。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词,seventeen,跟那个年龄重合了。十七岁。啊,那是个什么鬼年纪?混乱,敏感,像一团乱麻,又像刚破土的种子,铆足了劲儿想往上钻,却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一边偷偷摸摸地想长大,想叛逆,想尝尝那些禁忌的滋味;一边又怂得要命,怕犯错,怕被指责,怕辜负大人的期望。书包里装着沉甸甸的书本,脑子里装着更沉甸甸的心事,那些没法说出口的喜欢,那些自以为是的烦恼,那些对未来的茫然。
十七岁的时候,seventeen这个词在脑子里是个纯粹的英语单词。但现在回想,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了。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是那个坐在教室里发呆的我,是那个在习题册上鬼画符的我,是那个在心里反复排练着跟谁说话的我。是放学路上,自行车轱辘吱呀吱呀响的声音,是傍晚橘红色的天空,是空气里隐约的花香或者潮湿的泥土味。
你再读一遍:seventeen。是不是感觉不一样?重音落在后面,teen,好像在强调“青少年”的身份,那个未完成的状态。中文的“十七”,感觉更像一个既定的事实,一个简单的编号。英文的seventeen,带着一种延展性,一种进行时的感觉。就像那个年纪的人,一切都还在塑造中,一切都未完待续。
所以,别觉得“十七的英语怎么说”是个小儿科的问题。一个最最基本的词,背后可能藏着一大段一大段的记忆碎片,藏着很多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和体验。那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有多少是这样,学的时候觉得枯燥,记的时候觉得费劲,但等时间过去,再碰到它们,它们就像打开了某个开关,把那时候的阳光、微风、心跳和少年愁绪一股脑儿地倒给你。
说起来,那时候学英语,最喜欢跟着录音带读。磁带沙沙沙地转,里面是老外标准的发音。数字,one, two, three... seventeen... 声音听起来有点远,有点模糊,但就是那个声音,一遍一遍地重复,硬生生把我带进了这个完全不一样的语言世界。
Seventeen。一个简单的词,却能撬动那么多东西。它不仅仅告诉你数字七teen的英语表达,它还是一张门票,一张回到过去的门票。当然,不是所有人听到它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可能就觉得,嗨,seventeen嘛,谁不知道。但对我来说,它不是。它多了点什么,多了很多很多那个年纪特有的的味道。
所以下次,当你随口问出“十七的英语怎么说”的时候,不妨自己也在心里默念一下:seventeen。然后问问自己,这个词,这个数字,有没有在你心里激起什么?是数学题?是生日?还是,也是一段青涩又有点疼痛的回忆?对我而言,毫无疑问是后者居多。那段十七岁的日子,就像这个词一样,听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弯弯绕绕,千头万绪。
嗯,十七,seventeen。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对应,它是我的过去,是我的一部分记忆,是我体验过的那段人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