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别被那些条条框框,或者说,别被那种“到了某个节点就必须怎么样”的僵化思维给框死了。这个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灵活、要多元得多。毕业,只是你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不是一道墙,咣当一下就把所有门都给你焊死了。
我见过太多太多毕业后才去考研的人了。有的一毕业没考上,咬咬牙接着二战、三战;有的工作了一两年、三四年,甚至更久,突然觉得不对劲了,觉得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发现学历、知识跟不上趟了,需要回炉重造,于是毅然决然辞职或者一边上班一边备考;还有的人,压根毕业的时候就没想过考研,鬼使神差地去工作了,结果摸爬滚打了几年,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非得深入研究不可,考研成了唯一的途径。
你看,情况复杂多了吧?所以,“毕业了还能不能考”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它里面透着一种不确定和焦虑,好像默认了毕业就应该彻底跟学校说再见,跟考试说拜拜。但这根本不是事实。
我认识个朋友,叫他老王吧,毕业那年一头扎进IT行业,写代码写得昏天黑地。干了三年,赚了些钱,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他跟我说,每天就跟个机器一样,虽然写代码挺熟练,但对这个行业的深度、理论基础感觉很匮乏,而且越往上走越发现瓶颈。他想做更偏向研究、更需要理论支撑的东西。于是,在旁人看来他“日子过得挺好”的时候,这哥们儿突然跟我说:“我要去考研了,目标XX大学计算机系。”
我当时听着挺吃惊的,毕竟他已经工作稳定,而且年纪也不小了,快三十了。但我更多的是佩服。你想想看,一个工作了三年的人,重新捡起课本,去面对那些可能早就忘得差不多的高数、线代,去啃那些枯燥的政治理论,去准备专业课。这毅力,不是开玩笑的。
他辞了职,找了个小破出租屋,过上了比应届生还“清贫”的生活。白天去图书馆,晚上回来对着台灯继续刷题。没有同学可以一起讨论,没有老师可以随时请教,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中间有好几次跟我诉苦,说感觉自己脑子都锈掉了,书怎么都看不进去,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跑来受这份罪。但他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结果呢?当然是考上了!而且考得还不错。现在他在读研,虽然累,但他眼神里的光不一样了,他对未来充满憧憬,觉得总算走在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上。他的故事就特别有代表性——毕业几年又怎样?年龄稍微大点又怎样?只要你目标明确,愿意为之付出,就没有什么“不能”。
当然,毕业后考研确实有挑战。最大的挑战,我觉得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态上的。首先是外界的压力。家里人可能不理解,觉得你折腾;朋友们可能都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了,你还在埋头苦读,容易焦虑;以前的同学都在晒工作日常、旅游照片,你却在晒厚厚的专业书和密密麻麻的笔记,心里多少会有点落差。
其次是自律的问题。没有了学校的氛围,没有了班主任的监督,一切全靠自觉。尤其如果你是在职考研,白天上班已经筋疲力尽,晚上回家是想瘫着刷剧还是打起精神学习?这真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你在公司要扮演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下班回家却要切换成一个埋头苦读的学生模式,这种分裂感和疲惫感,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很难理解。
再来就是经济压力。如果辞职备考,意味着没有收入,全靠以前的积蓄或者家里的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如果在职备考,虽然有收入,但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占,有时候想报个辅导班、买点资料都得精打细算。
但反过来看,毕业后考研的人,往往有着应届生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不像有些应届生考研可能只是随大流,或者逃避就业。毕业后决定考研,通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标非常明确,知道读这个研究生是为了什么,毕业后想做什么。这种内驱力是巨大的动力。
而且,工作几年的人,自制力和抗压能力可能更强。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见识过现实的残酷,更能沉下心来做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他们也可能更成熟,更懂得规划时间,管理情绪。那些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即使跟考研专业不直接相关,也能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比如一个文科生工作几年后去考管理类研究生,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让她对管理学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别再问“毕业了还能不能考”这种问题了。它能。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想好为什么考,有没有下定决心去考,以及有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考研过程中的所有困难和挑战。
如果你现在毕业了,或者已经毕业了一段时间,心里又重新燃起了考研的念头,别犹豫,去调研,去了解。看看你想考的专业,看看对应的院校,看看人家的招生简章(这是最权威的!)。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专业和院校,对考生的身份没有任何限制,往届生完全可以报考。只有极少数的专业(比如一些定向委培的项目)或者少数院校对工作年限有要求,那也是针对特殊的硕士类型(比如MBA、MPA等),对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全日制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毕业了再考是完完全全没问题的!
你唯一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你用什么状态去备考?是辞职全职,还是一边工作一边?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抗压能力来决定。全职投入时间更充裕,但压力更大;在职更稳定,但时间是最大的敌人。
无论哪种,一旦决定了,就别再犹豫。行动起来,制定计划,一点点推进。备考过程是孤独的,是煎熬的,是需要巨大毅力去支撑的。可能会遇到瓶颈,会想放弃,会怀疑自己。这些都很正常。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每年都有无数像你一样毕业了又选择考研的人,他们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把那个“毕业了还能考吗”的疑问彻底从脑子里剔除吧。换个问法:我毕业了,我想考研究生,我该怎么准备?这才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问题。去研究大纲,去刷真题,去请教过来人。把精力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无谓的焦虑上。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终身学习早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现实的需要。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提升自己的学历,是转换赛道,是深入某个领域,更是一次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无论你毕业了多久,只要你有这个想法,有这个动力,有这个准备去付出,那就去考吧!别让年龄或者毕业的时间成为限制你追求更好未来的障碍。它们什么也不是。能考,而且很正常,而且很多人都这么干,而且很多人都成功了。现在,轮到你下定决心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