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然后,自然就想到它的英文名了:May。
这词儿看着简单吧?就仨字母,M-a-y。可我跟你说,刚学英语那会儿,多少人在它这儿栽跟头啊!尤其是我们这些说中文母语的,习惯了拼音的思维,张口就想把它读成“妹”或者“没”那种感觉,就是中文里那个“ei”的音,比如“妹妹”的“妹”,或者“美味”的“味”。错了,大错特错!
真正的 May,它的 发音 啊,得有点儿讲究。不是单薄的一个音,它藏着一个小秘密,一个滑音。听好了,它是 /meɪ/。
拆开来说,打头那个 M,没啥说的,跟中文的“妈”、“马”开头的那个 m 音是一样的,嘴巴闭起来,然后轻轻发声,m m m。这个简单。
难就难在后面的 a-y 组合,这个 元音 部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元音,它是个双元音,或者叫 复合元音。啥意思?就是它是由两个元音拼起来的,但你得把它连贯地读出来,像一条小溪顺流而下,不能断。它开始的时候有点像中文拼音里的“e”那个音,比如“饿”或者“乐”里的 e,但发得更开一点,口腔放松。然后,关键来了,它得往一个“i”的音去滑,那个“i”不是中文“一”那么重,更像是“衣”或者“伊”快速带过的那个尾巴音,甚至有点像英文里“bit”里那个短促的 i 音 /ɪ/。
所以,你要读 May,得先发出那个 m 的音,然后嘴巴张开,准备发“e”的音,但别停,舌头和嘴型立刻开始变化,向着发“i”的方向去,整个过程要非常顺滑,从“me”滑到“i”,合起来就是“meɪ”。听起来就像是“梅”这个字,但它的结尾那个“i”音比中文“梅”要明显,要响亮,要更“立”起来一点。不是平平的“mei”,而是有点翘尾巴的“meɪ”。
想象一下,你站在五月的阳光里,微风拂过脸颊,你轻轻地说出这个词。嘴唇先是闭合发 m,然后随着气息出来,嘴巴慢慢打开,发出那个像“哎”一样的音,但别张太大,然后感觉嘴型在收拢,舌尖微微抬起,像要发出“衣”但又没完全发出来,那个声音就自然地滑成了 /meɪ/。
我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总说:“嘴巴要动起来!不是扁平的音!”那时候不理解,觉得不就是个“妹”吗?后来听多了原版音频,才恍然大悟。人家的 May 听着就是更饱满,更有层次感。那个“哎”到“衣”的过渡,就像五月的天气,从初春的微寒渐渐过渡到初夏的暖意,有个过程,有个变化。
有时候听人读成“美”(měi)的音,也不对。中文的“美”是 m-ei,那个 ei 音跟英文的 /eɪ/ 还是有区别。英文的 /eɪ/ 更“亮”,更“开”,结尾的“i”更明显。中文的“ei”相对来说更紧凑,音高变化也没那么大。
所以,读 May 的时候,别怕把那个尾巴音带出来。大胆地从“eh”往“ih”滑过去。录下来自己听听,对比一下,多听听原版音频,模仿他们的口型和声音。这个词不难,但就卡在你能不能抓住那个 滑音 的精髓。
对我而言,学会正确地读出 May 这个词,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个英语单词的 读法,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月份在西方文化里的分量和感觉。五月花(Mayflower)的故事,劳动节(May Day)的起源,还有各种关于五月的诗歌和歌曲。这个词本身,就像五月一样,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 transitioning 的美感。
下次再看到 May 这个词,或者说起五月的时候,别再用中文的“妹”或者“美”去套了。试试那个从“m”开始,经过一个饱满的“哎”音,然后 smoothly 滑向“衣”尾巴的 /meɪ/。那个声音,才真正配得上五月的那份生机勃勃,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柔与热烈。它不仅仅是一个声音组合,它是五月本身的声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