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依我看的英文
依我看的英文
0人回答
9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3 11:49:49
188****3100
2025-05-13 11:49:49

想当初,小学时候,那堆ABCDE… 跟我玩的泥巴、玻璃球儿完全是两个世界。老师在上面抑扬顿挫地念,“This is a book.” 我在下面抠手指头,寻思这到底有啥好是本书的?我眼睛没瞎啊。那时候的英文,就是一串儿奇怪的符号,配上更奇怪的发音。磁带嘶啦嘶啦地转,复读机跟着“啊—啊—啊—”,我们一个个小萝卜头儿也跟着学,但心里是真没啥感觉,纯粹是任务。李雷和韩梅梅,他俩在书里骑车、打招呼,我只觉得他俩挺无聊的,哪有《西游记》来劲?英文那时候就是个门槛,横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那几道坎儿上。考过了,松口气;考不好,哎呀,掉队了。它的存在感,主要体现在分数和排名上。

后来到了大学,四六级像两座山,非翻不可。考前突击,抱着词汇书死啃,abandon、abandon、abandon… 放弃?那时候唯一想放弃的就是这本书。听力里那帮老外语速跟机关枪似的,阅读理解绕来绕去,总觉得出题老师跟你有仇。写作文,永远是那几个套路,凑够字数万岁。你看,那时候的英文,还是个工具,冰冷冷的,功利的,为了那个证儿。拿到了证儿,心里是高兴的,可回头看看,脑子里剩了点啥?零零散散的词儿,几个僵硬的句型,真要张嘴说?卡壳,绝对卡壳。舌头不是自己的,脑子跟不上趟儿,急得额头冒汗。

但人生不是只有考试啊。走出校园,发现这洋文无处不在。看美剧,《老友记》刚流行那会儿,没字幕根本跟不上,但就想听那味儿。耳朵竖着,捕捉着那些词,那些语速,跟字幕对照,哦,原来是这么个意思。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有时候一句台词,一个梗,突然就get到了,那种感觉,嘿,有点意思。听英文歌也是,跟着哼,根本不管发音准不准,后来一看歌词,哇,原来唱的是这个!惊喜,有时候是惊吓。比如某首自以为深情的歌,歌词直白得像小学生日记。

再后来,工作上偶尔要接触。发个邮件,写个报告,跟国外同事打个交道。这时候的英文,就不是考试那种选择了。得起来。用得对不对,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把事儿办成。那种压力,跟考试又不一样。考试错了,扣分,这次栽了下次还能再来。工作上错了,可能就闹笑话,耽误事儿。于是,又逼着自己去查词,去模仿人家的句式。发现商务邮件里的英文,跟电视剧里的又不一样,更简洁,更套路。但就在这些套路里,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巧妙的表达,学到了,下次偷偷用上,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依我看的英文,它不像数学公式那样严谨,1+1永远等于2。它太活了,活得有点任性。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一个句子,换个语气,意思就歪到十万八千里。有时候觉得它直接得吓人,比如骂人的话,那真是刀刀见血。有时候又觉得它含蓄得要命,同样是表达不喜欢,可以说一百种不同的方式,从委婉到讽刺,层层叠叠。

发音,更是个玄学。R音舌头怎么卷?th音舌头放哪儿?F和V怎么区分?我都怀疑我的发音器官是不是跟老外的构造不一样。听英国人讲,伦敦腔,高贵冷艳。听美国人讲,五花八门,南部腔、纽约腔、加州腔… 天壤之别。还有澳洲、加拿大、印度、新加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调调。有时候,能听懂一个带浓重口音的外国人跟你聊天,那感觉,比考了雅思高分可能还要有成就感——那是真正在沟通

网上冲浪的时候,英文更是海一样的存在。各种论坛、新闻、技术文档… 想看第一手的资料,躲不开英文。那些缩写,LOL、BTW、OMG… 一开始完全懵逼,后来见多了,也就懂了。感觉英文在网上,又变了一副模样,更随意,更快速,甚至有点粗糙。有时候看到那些带着俚语和梗的帖子,觉得这才是真正活着的语言。课本里学不到这些,但这些才最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真实想法和生活。

说起来,学英文这件事,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折腾的过程。不是为了成为翻译家,也不是为了去国外定居。更多时候,是出于一种好奇,想看看墙那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英文像一扇窗,推开它,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有时候会觉得,原来同一个概念,英文里这么说,中文里那么说,两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基因完全不一样。理解了这一点,看问题的角度好像也会有点变化

但同时,英文也是我的挫败感来源之一。总觉得学了这么久,付出了不少时间精力,但离“流利”这个词,还差得远。有时候下定决心,要好好学,背单词,练听力,坚持了没几天,又了。生活里总有更急着做的事情,或者更有诱惑力的消遣。英文学习,就这么在我的待办事项里,忽远忽近

依我看的英文,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外国话”,也不是单纯的考试科目。它是生活里的一个伴儿,有时候碍手碍脚,有时候又挺给力。它让我能看懂一些之前看不懂的东西,接触到一些之前接触不到的人。它有时候让我自卑,有时候让我自信。它是那个你明知很难,却又不忍心彻底放弃的爱好,或者说,是人生这场闯关游戏里的一个重要技能点。你点它,升级了,能去更难的关卡;你不点,也能玩,但总觉得少点什么,遇到一些隐形的墙,过不去

所以,依我看的英文,就是这么一种复杂的存在。它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沾染着我生活气息的一种体验。是那些磕磕绊绊的对话,是那些忍俊不禁的误会,是那些灵光乍现的理解,也是那些怎么也记不住的单词。它就是它,依我看的,带着点儿个人滤镜,带着点儿情感纠葛,不完美,但真实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