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不是那些贴在招生简章上的漂亮照片,也不是什么官方数据图表。真不是。它更像是一团模模糊糊,却带着点温热又夹杂着些许汗水味儿的记忆碎片。特别是那种,你在某个寻常不过的瞬间,比如地铁上听到有人提到潍坊,或者瞥见路边一个穿工装的年轻人,突然就那么一下,脑子里某个角落的闸门被打开了。
那时候,懵懵懂懂,刚从高中那个象牙塔里被“砰”地推出来。高考嘛,没考得多么惊天动地。家里商量来商量去,说要学个技术,将来好找工作。于是,这个名字——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这么硬邦邦地闯进了我的世界。老实讲,第一次听到这名字,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科技?职业?听起来,跟想象中那种浪漫的大学生活好像挨不上边。但那时候,能有的选择也就那样,一咬牙,填了志愿,然后,就来了。
记忆里,刚进校门,感觉学校真大啊,大得有点空旷。尤其是行政楼前面那个大广场,夏天的时候,太阳烤得地面直冒热气,能看到地上那种扭曲的波纹。两边的树还是小小的,感觉刚种下没多久似的,遮不住多少荫。教学楼嘛,方方正正,墙壁的颜色好像是那种米黄偏灰,看着挺朴实,说好听是朴实,说难听就是,嗯,不那么“洋气”。可里面呢?进去才知道,它不是靠外表唬人的。
要说在山科职院学到了啥,除了课本上的那些理论,最最关键的,是那一摞摞盖满了章的实训报告,还有手上磨出来的茧子。这学校,别的也许差点意思,但在实训这件事上,是真下血本,也是真刀真枪地来。我们那个专业,车间里各种设备,轰鸣声、切割声、焊枪“滋滋滋”的声音,那才是我对学校最深刻的声音记忆。穿上那种蓝色的或者灰色的工装,拎着工具箱,一头扎进实训楼,一待就是一下午,甚至一整天。夏天热得不行,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冰凉的机床上,或者焊接到一半的电路板上。冬天嘛,车间里一样冷飕飕的,手指头冻得有点僵,但手里的活儿不能停。
别觉得这苦。真不是矫情。那种当你对着一堆零件犯愁,或者一段程序怎么写都不对的时候,心里那种抓狂是真切的。然后,慢慢摸索,请教老师,跟同学一起琢磨,终于,灯亮了,机器动了,焊接点漂亮地连上了,程序跑起来了……那种成就感,唉呀,真不是看书、听课能比的。它不是让你知道“是什么”,而是让你学会“怎么做”。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吧?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它就是扎扎实实地在做这件事。它教给你的,是能揣在兜里、能拿出去吃饭的本事。
我们那些老师,好多都是从企业里出来的,或者跟企业有紧密联系。他们讲课可能没有大学教授那么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但他们讲的案例,都是从实际生产中来的,特别接地气。有时候,你在实训中遇到的一个死结,老师过来,三下五除二就给你解决了,然后告诉你,在实际生产中,这里要注意什么,那里有什么坑。那种感觉,太不一样了。记得我们有个老师,头发花白,话不多,但手艺绝了。他站在机床前给你演示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精准、那么干净利落。你就知道,这是真本事。
当然,学校生活不光是学习和实训。宿舍里的夜谈,卧谈会啊,天南海北地扯,从游戏到未来,从暗恋的姑娘到看不惯的舍友。食堂里,挤得人山人海,为了那么几样喜欢的菜,排老长的队。那时候觉得饭菜也就那样,毕业了才发现,唉,那是青春的味道,是掺着荷尔蒙和食堂大锅菜特有蒸汽的味道。还有操场,体育课被晒得晕头转向,或者晚上吃完饭去散步,看别人踢球,自己跑两圈。那些瞬间,现在想起来,都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
学校在潍坊高新区,刚去那会儿,周边还没现在这么繁华。出了校门,得走好长一段路才有像样的饭馆或者商店。感觉自己被“流放”到了城市的边缘。但后来高新区发展得快,周边也慢慢热闹起来了。那时候觉得偏,现在想想,也挺好,能让人更专注于学校里那点事儿。周末要是想进城,得坐公交车晃悠半天。但这晃悠的路上,看看窗外的风景,聊聊天,也是一种消遣。
说实在的,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它不像那些综合性大学,让你去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性(虽然那样也挺好)。它更像是一个熔炉,把你放进去,叮叮当当地敲打,把你塑造成一个,嗯,至少是能干点事儿的人。它教会了我,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特别是那些实训课,反复地练习,直到动作成为本能,直到对设备了如指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培养的不是眼高手低的理论家,而是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技能人才。
现在看那些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很多一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心里挺替他们高兴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那些真正掌握了一技之长的人。山科职院,它就在默默地做着这件事。它不是名牌大学,不会给你带来那种光环效应,但它给你的是更实际的东西:生存的能力,发展的潜力。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某个宿舍楼有点老旧了,比如有些课程设置还可以再优化,比如学校偶尔也会有一些“特色”的管理规定让人哭笑不得。但瑕不掩瑜吧。回过头来看,那几年在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它磨去了我不少棱角,也教会了我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发展。那种在实训车间里闻到的油墨味,那种在宿舍楼道里听到的南腔北调,那种在操场上留下的汗水痕迹,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它可能不是我梦想中那种完美的大学,但它是我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塑造了今天的我的那个地方。它很真实,很接地气,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所踏踏实实搞技能教育的学校。挺好。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