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0人回答
3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3 11:40:01
188****3100
2025-05-13 11:40:01

你说去南湖,第一时间脑子里跳出来的,会是什么?是郭沫若那首诗,还是烟雨楼,抑或就是那艘小小的、却承载着开天辟地的红船?对我来说,现在听到“南湖”,更多的是一种心潮澎湃,一种信仰被再次点燃的温暖。这种感觉,很大一部分,是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给的。

其实,去学院之前,心里是有点忐忑的。你知道,这种“干部学院”总容易让人联想到严肃、刻板、理论多过实践的课堂。何况,红船精神,这几个字听得太多了,有时甚至会觉得有点飘在空中,有点远。但真到了那里,一踏进学院的大门,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不是那种高大上到冰冷的建筑群,而是透着一股子书卷气和历史感的朴实。院子里的树,教学楼的墙壁,甚至走廊里挂着的照片,都像是在低语,讲着那些遥远又真切的故事。

课堂上的老师,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教授,更多是那种带着真情实感、甚至有些是亲历者或其后代的讲述者。他们讲红船的故事,讲南湖会议的点滴,讲那个年代的人,是怀着怎样的初心,冒着怎样的风险,去追寻那个看似渺茫的理想。你知道吗,听他们讲,那种信仰的力量,那种为民的情怀,就一点点渗透进来,不再是教科书里干巴巴的句子,而是活生生的、带着温度的现实。

我记得有一节课,讲到早期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如何保持乐观和坚韧。老师说到一个小细节,某个同志即使在被捕后,依然想着怎么把党的秘密传递出去,那种对使命的执着,真是让人鼻子发酸。还有讲到求是精神,不是那种大而空的口号,而是具体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原来,“求是”这两个字,背后是无数次的探索、失败、再站起来,是拿事实说话的勇气。

在学院里,不仅仅是听课。有很多现场教学,最最难忘的当然是去南湖,亲眼看看那艘红船。说实话,船真的不大,甚至可以说简陋。但在湖上,微风吹着,看着它静静地停在那里,脑子里全是书上读过的、课堂上听过的那些场景。毛主席、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13个人,在这样一艘小船上,决定了一个大党的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想想他们那会儿才多大?二十几岁,三十出头!正当年华,却选择了最艰难的路。那种担当,那种义无反顾,真的让人汗颜。我们现在遇到的那些困难,跟他们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去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心里特别沉重,但又觉得特别敞亮。沉重是因为那些牺牲,那些磨难;敞亮是因为看到了信仰的光芒,看到了理想的力量。那一刻,红船精神不再是挂在嘴边的词儿,而是实实在在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它告诉你,我们从哪里来,为了什么出发。

学院里的研讨交流也特别多。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但坐在一起,围绕着红船精神,围绕着如何不忘初心、如何牢记使命展开讨论,真的能碰撞出很多火花。你会发现,原来在基层,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人在默默地奋斗着,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红船精神。那些困惑、那些挑战,在这样的交流中,似乎也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方向。

说句心里话,来学院之前,我对自己手头的工作,有时也会感到迷茫、感到疲惫。总觉得好像在原地打转,看不到多大的意义。但在这里,通过洗礼淬炼,通过重新认识那段历史,重新理解红船精神,我好像突然就找到了锚点。我做的每一件事,即使再微小,也是整个事业链条上的一环。我的奋斗,是为了谁?是为了那个当初选择这条路时,心里默默许下的诺言;是为了那些将信任托付给我们的老百姓。

回到工作岗位后,学院的学习不是结束,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遇到难题时,会想想红船上的前辈,他们是如何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面对诱惑时,会想想南湖的初心,那个为民的誓言;感觉累了想放弃时,会想想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精神的加油站,一个理想信念的熔炉。它不是简单地给你灌输知识,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现场、深入的交流,让你去感受,去思考,去触碰,去真正理解什么是红船精神,它为何能成为我们党的精神之源,它在当下又该如何指引我们前行。那种感觉,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突然看到了灯塔的光芒。

所以,如果你问我,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怎么样?我会说,去一趟吧。不是为了那一张结业证书,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有机会回到原点,接受一次深刻的洗礼,找回那个出发时的初心。它会让你知道,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它会让你明白,作为一名干部,肩上的担当有多重,前进的使命有多么光荣。南湖的水,依然流淌,红船的精神,永不过时。它就在那里,等你,去感受,去传承,去奋斗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