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一天天的,各种事儿扑面而来。领导突发奇想的一个新任务,隔壁部门塞过来一堆等着签字的单子,下面小刘又跑来问那个系统怎么又卡了,茶水间饮水机又没水了…… 林林总总,没个头。怎么从这团乱麻里找到线头,甚至把它们纺成一匹布?这就得靠那么几板斧,也就是我这些年跌跌撞撞摸索出来的,姑且叫做行政基本方法吧。
第一条,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得有个谱,得计划。不是让你做个多漂亮的甘特图,那玩意儿有时候花里胡哨没啥用。这里的计划,更像是脑子里那个“我今天得干啥”、“这事儿多久能弄完”、“可能遇到的麻烦是什么”的底稿。你看那些没头苍蝇似的同事,上午领导交代的事儿,下午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或者做到一半发现前置条件没满足,抓瞎!我以前就这样,常常被琐事牵着鼻子走,一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发现最重要的那件却被挤到一边了。后来学乖了,哪怕再忙,每天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也得花几分钟过一遍,今天有哪些必须完成的要务,哪些是可以推一推的。分个轻重缓急,排个号。这个简单的规划,真能救命,至少让你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乱撞,心里有底,做事才能不慌。
接着,得学会组织。这里的组织,是把人、把事、把手里的那点可怜的资源,都给安排明白了。你知道吧,很多时候行政干活,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你需要协调各个部门,需要底下有人帮你跑腿,需要申请预算,需要调用设备。怎么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给拢起来,形成一股劲儿?这就考验组织能力了。谁最适合干这个?这个任务需要什么资源?钱够不够?设备在哪儿?得像个将军排兵布阵一样,把手里的兵(人手)、粮草(资金、物资)都配置到位。别小看这一点,有时候一个项目能不能顺利落地,就在于你前期组织得怎么样。没组织好,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人手不够,或者该批的钱没到位,那真是欲哭无泪。而且,组织里头,还有个授权的小技巧。不是所有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适当把一些能放手的事情分派出去,相信你的同事或者下属,给他们机会去干,自己才能腾出手来处理更重要、更复杂的事情。这既是组织,也是效率。
当然,行政工作中,绕不开的是沟通。这玩意儿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说它是行政工作的灵魂。你想啊,行政就像整个机构的神经系统,上传下达,协调左右,哪件事儿不需要沟通?和领导汇报工作,得沟通得清晰,让他明白你干了啥,有啥问题;和同事协作,得沟通得顺畅,把任务、要求、截止时间都说清楚,别等人家做完了才发现不是你要的;和外部单位打交道,得沟通得圆滑,既要维护单位利益,又不能把关系搞僵。这里的沟通,远不止是“说话”这么简单。它包括倾听,听懂别人真正的意思,有时候话里有话,得咂摸;它包括反馈,告诉对方你理解了,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和建议;它包括情商,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对什么人该用什么方式说。那种说话直冲冲,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或者半天憋不出个屁,含糊不清的,在行政这行里,真要吃大亏。很多矛盾和误解,追根溯源,就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所以,学习沟通,提升沟通能力,是行政人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别怕开口,也别怕问,更别怕去确认,哪怕多问一句“我这样理解对吗?”,也能省掉无数后续的麻烦。
然后是协调。行政啊,就是个大号的协调员。公司里哪个部门和哪个部门闹别扭了,流程走到哪儿卡住了,资源分配不均了,大概率行政部门都得去搭把手,调和一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涉及到利益,涉及到面子,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得有耐心,得中立(至少表面上得中立),得找准问题的症结。有时候得像个老娘舅,苦口婆心;有时候得像个裁判,把规则摆出来;有时候得像个侦探,摸清楚各方真正的诉求。协调的结果不一定非得皆大欢喜,但至少得让事情能往前走,别卡死在那里。这需要很强的情商和变通能力。那些能够巧妙地化解冲突,把看似对立的双方拉到一张桌子上找到共同点的行政高手,那真是厉害角色。
当然,还有决策。虽然行政工作很多时候是执行层面的,但小到一份文件的格式,大到采购哪个品牌的办公用品,甚至某个活动细节怎么定,都需要做决定。这些决定可能影响不大,但无数个小决策累积起来,就决定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怎么做决策?不能拍脑袋,也不能完全听别人的。得收集信息,分析利弊,考虑风险,最后做出选择。有时候,决策需要果断,不能犹犹豫豫;有时候,决策需要灵活,根据情况调整。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决策负责。错了就承担,对了就总结经验。
执行力,那更是行政的生命线。计划再完美,决策再英明,最后都得靠执行来落地。你说要办个活动,从场地布置到邀请函发放,从物料准备到现场协调,事无巨细,都得有人去干。而且还得干得漂亮,干得到位。执行可不仅仅是体力活,它需要细心,需要耐心,需要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现场出错了?执行者得赶紧想办法补救,而不是傻等着。材料不齐?执行者得赶紧去催,去协调。执行力强的人,交代给他的事你放心,因为他会想尽办法把它搞定。这是行政工作中最硬核的部分之一。
最后,但绝对不是最不重要的,是控制。这听起来有点像管束,但在这里,它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管理和风险规避。一件事情布置下去,不是等着结果就行了。得跟踪进度,看看是不是按计划在走;得检查质量,是不是符合要求;得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就像开车,你定好路线出发,但路上可能会堵车,可能会遇到修路,你得随时观察路况,调整方向。这个控制的过程,让你能够及时止损,避免小问题滚雪球变成大麻烦。它需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以及敢于指出问题的勇气。别怕麻烦,前期的控制,能省去后期无数的善后。
除了这些“硬”的方法,还有一些“软”的,比如时间管理,在行政这行,时间永远不够用,怎么优先级排序,怎么挤时间,怎么应对打断,都是学问。比如情绪管理,行政面对的人和事都特别杂,有时候难免受气,怎么消化负面情绪,保持专业和稳定,也是内功。再比如学习能力,新的软件,新的流程,新的规定,得不断学习,才能不落伍。
你看,行政基本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没那么容易。它不是孤立的几条,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个体系。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组织好了才能更有效地执行,执行中离不开沟通和协调,决策贯穿始终,控制确保方向不偏。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等软技能的基础上。
混迹行政这么久,我最深的体会是,这些方法,很多时候不是靠人教的,而是靠自己在一次次摔跤、一次次搞砸之后,悟出来的。书本上的理论当然有用,但真实场景远比书本复杂得多。人的因素,突发的状况,莫名其妙的流程……这些都得靠你在实践中去琢磨,去变通。所以,别把行政看轻了,也别觉得它只是些琐碎。琐碎背后,藏着一套处理复杂问题、协调复杂关系的活生生的学问。而那些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的行政人,即使不在聚光灯下,也是整个机构不可或缺的基石。他们默默地支撑着一切,让整个机器能够顺畅运转。这其中的辛苦、智慧和成就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体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