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反正吧,甭管哪个榜单,有那么几个名字是永远的“金字招牌”,雷打不动的第一梯队。说起电气,绕不开的就是那几个响当当的。清华,那没得说,分数高得吓人,进去就是天之骄子,毕业了路子宽得没边儿,国家电网啊、科研院所啊,爱去哪去哪,自带光环。然后是西安交通大学,老牌劲旅,在电力系统这块儿,那真是根深蒂固,很多大牛都是西交出来的,在行业里人脉那叫一个瓷实。还有浙江大学,南方巨头,电气自动化也是顶尖的,综合实力强,啥都能搞。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两家在华中地区也是牛得不行,尤其华科,自动化很强,跟武大在电气这块儿也是掰手腕掰了很多年,各有各的优势。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名字也都是排名前列的常客,实力都摆在那儿。
但排名这东西吧,你看得越仔细,越容易钻牛角尖。比如,A校排名第五,B校排名第六,就差一名,它们之间的差距真有榜单上看着那么大吗?不见得吧。有时候,细分方向比大类排名更重要。比如有的学校可能整体电气排名前十守门员,但它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比如高电压绝缘或者电力电子,或者某个自动化控制的子方向,有国内顶尖的实验室或者某个特别牛的院士、长江学者,那对于你想深耕那个方向的学生来说,去那里可能比去一个排名靠前但在你想去的方向上没那么突出的学校要好得多。
而且,排名这事儿,说到底看的是学校的各种硬指标:师资力量、科研经费、论文产出、杰出校友比例等等。这些固然重要,构建了一个学校学科实力的基本盘。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多少东西,受到多少熏陶,这跟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实验室条件、甚至地理位置都有关系。你在北京、上海的学校,机会可能就是多一些,实习也好找,眼界可能开得更宽。你在一个行业特别集中的城市,比如西安的电力设备,成都的电子信息,接触到的产业环境就不一样。这些“软性”的东西,排名可反映不出来。
所以当年选学校的时候,除了死盯排名,我那会儿还到处打听,看学长学姐们的就业去向,看学校在特定行业内的认可度。比如有些学校,虽然排名没那么靠前,但在某些特定的电力局或者设备厂家,他们的校友网络就是强大,招人时可能就多看一眼。这也很现实。
说实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本身就业面就挺广的,从传统的发电输电变电,到新能源(光伏、风电),再到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甚至跟计算机结合搞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在电力或控制领域的应用,都能沾边。学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PLC……学得好,哪家单位不要你?
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确实有它的优势:平台高,资源多,同学牛,起点可能更高。但别忘了,个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就见过从排名没那么靠前的学校毕业,照样进国家电网总部的,也见过顶尖名校毕业,但大学四年浑浑噩噩,最后工作找得不如人意的。所以,排名嘛,提供一个参考,帮你框定一个范围,知道哪些学校的这个专业很强。但最终怎么选,得结合自己的兴趣、分数、家庭情况、未来规划等等,综合考量。别被排名绑架了。
当然,话说回来,分数允许的情况下,谁不想去排名靠前的学校呢?毕竟这玩意儿就像一个敲门砖,尤其对于第一份工作来说,学校的名气还是有点分量的。但进去了之后呢?就得看真本事了。而且电气自动化这个领域发展太快了,新能源、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新东西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才是王道。
所以,纠结排名,可以理解,毕竟关乎未来。但别魔怔。看看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了解它们的特色,再看看自己够得上哪一级,然后,往里头钻研一下更具体的信息:这个学校电气自动化偏哪个方向?老师强不强?就业情况怎么样?多问问在读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这比干巴巴的排名数字要有血有肉得多。这事儿,真不是看个榜单就能拍板的,得花心思,得跑,得问,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哎,想想当年,也是这么迷茫过来的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