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甚至比小社会还复杂点。有住人的,有做生意的,有老人有小孩,水电暖气,消防安全,绿化保洁,设备维护,哪一样都得有人管,还得管明白。这不是随便抓几个人就能顶上的活儿。
先说最基础的,那些得进小区里摸爬滚打、亲力亲为的岗位。比如水电维修工。哎哟喂,这可是小区里的大宝贝,水管爆了得找他,电路跳闸了得找他,马桶堵了还得看他脸色。这种技术活,没点真本事行吗?那真本事怎么证明?最直接的就是职业资格证书。电工得有电工证,而且不是随便哪种电工证,得是特种作业操作证,跟电打交道,那是玩命的事儿,高压低压,规矩多着呢。焊工也一样,动火作业,安全第一,焊工证那是必须的。还有那些弄暖通的,修电梯的,这些都是关系到居民生活舒适度甚至生命安全的大事儿,对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一样不能少。这些证书,不仅仅是上岗的敲门砖,更是责任和能力的背书。你看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维修师傅,手里可能不止一个证,干活麻利,心里有数,那才是真资格。没有这些硬邦邦的证,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物业公司担不起这个责,个人也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维修岗位的各种技术类证书,那是最最基础、最最硬性的要求。
再来说说安全。小区安全是头等大事。门口站岗的保安,夜里巡逻的,监控室里盯着屏幕的,这些都属于安全员范畴。以前可能觉得,保安嘛,体格好点,能站住就行。现在可不是了,正规的物业公司,对保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也需要有保安员证,这是公安机关发的,证明你经过培训,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消防知识、防暴技能等等。别小看这个证,有证的保安跟没证的,专业性上确实有差别。遇到突发事件,有培训过的,知道怎么规范处理,怎么保护现场,怎么配合警方。没证的,可能就手足无措,甚至适得其反。当然,除了证,保安的责任心和观察力更是无价的资格。能记住小区里的陌生面孔,能及时发现可疑情况,这都是经验积累,是无形的财富。
还有消防,小区里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物业必须有人懂消防,知道消防设施在哪,怎么用,怎么维护,怎么组织人员疏散。所以,负责这块的人,最好能有消防相关证书,比如初级或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就算没有正式的证,也得经过专业的消防培训,具备处理初起火灾和组织疏散的实操能力和理论知识。这玩意儿,真到用时,可不是看嘴皮子的。
往上走,就是物业的管家或者叫客服。这些人是小区和住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需要什么证书?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客服非得有什么特定证书。但他们的资格体现在哪儿?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这都是软技能,但比很多硬证书都难得。你想啊,处理邻里纠纷,面对业主投诉,哪个不需要极高的情商和耐心?这些人如果能有一些心理咨询或者客户服务相关的培训证书,那绝对是加分项,至少说明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熟悉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知道自己的职责边界,知道业主的权利义务。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来自于工作培训,也可能来自于自学,没有一个统一的证书来衡量,但这是他们做好工作的基本资格。
再到物业公司的核心——物业经理。这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岗位。他们要懂经营管理,要懂财务预算,要懂法律法规,要懂工程维修,要懂客户服务,还要能协调各种关系,上至街道社区,下至普通住户。以前有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虽然现在这个证书的性质和考试方式有所调整,但它代表了一种对物业管理专业性的追求。一个合格的物业经理,即使没有这个证,也必须具备同等的,甚至更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他们需要掌握的“证书”或者说“资格”,可能更多体现在他们过往的项目经验、他们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上。一个优秀的物业经理,可能同时具备工程背景、法律背景或者财务背景,这使得他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他们参加的各种行业培训、研讨会,获得的各种进修证明,虽然不是那种“上岗证”,但都是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资格的证明。
财务岗位,那不用说,管钱的,起码得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虽然现在取消了考试,但之前的持证者依然有效,或者需要有初级会计师证等),懂基本的财务制度和税法。这直接关系到物业费的收取、支出、账目清晰、资金安全,马虎不得。
公司的层面呢?一个正规的物业公司,首先要有合法的营业执照,这是经营的基本凭证。以前还有个资质等级的说法,现在虽然取消了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但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协会的各种评级或者认证,比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等)。这些认证虽然不是强制的“证书”,但它们代表了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的规范性、服务质量的标准化,也是公司实力和信誉的一种体现。一个通过了ISO认证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它在人员管理、服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而这套体系的运转,最终还是依赖于拥有各种证书和资格的员工。
说到底,物业这个行业,需要的证书和资格证是多样化的,取决于具体的岗位职责。从最底层的维修工、保安,到中层的管家、客服,再到高层的物业经理,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专业要求。硬性的、国家强制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电工证、特种设备操作证,那是安全底线,没得商量。软性的、但同样关键的能力和经验,比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没有一张纸来证明,却是一个人在岗位上能否胜任,能否做得出色的关键资格。
有时候,我觉得比那些花花绿绿的证书更重要的,是干这行的心。有没有把业主的事当自己的事?有没有真心想把小区管理好?有没有面对困难不推诿不扯皮的担当?这些东西,发不了证,但却是物业人员最宝贵的品质资格。一个只有一堆证书但没心没肝的物业,和一个可能证书不全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物业,你说业主喜欢哪个?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话说回来,有了证书,至少证明你在某个领域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和考核,具备了入门的资格。这是专业化的基础。一个理想的物业团队,应该是硬资格(证书)和软资格(能力、经验、品德)兼备的。只看证书不看人,或者只要人不要证,都挺偏颇的。未来物业行业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规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时候,手里的证书,脑子里的知识,再加上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有资格”干好物业这份工。这行不容易,但干好了,真能提升很多人的生活品质,挺有价值的。所以,别小看物业,他们需要的“武装”可多了去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