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打开浏览器,输入那一串熟悉又陌生的网址,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心里总有点五味杂陈。嗯,说的就是咱学校这东电的新教务系统官网。老实讲,每次要跟它打交道,就像是赴一场不得不去的约,你知道过程可能不会太顺畅,但又必须硬着头皮上。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更新换代了?感觉隔三差五就冒出来个“全新升级”,说是为了咱们学生好,更便捷、更智能啥的。可真正用起来,嘿,里头的门道儿,只有摸爬滚打过的才知道。那官网首页,乍一眼瞅着好像挺规整的,各种入口、通知、新闻,密密麻麻地堆在那儿。颜色倒是比以前亮堂了点,没那么一股子老气横秋的劲儿,算是个进步吧。但你要是想一眼就找到你要的登录框?有时候还真得费点神。它可能藏在右上角,也可能在页面正中,或者干脆弹出个小窗口。位置飘忽不定,像是在跟你玩捉迷藏。
说到登录,这简直是第一道坎。输入学号、密码,验证码,一套流程下来,有时候顺利得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下一秒就弹出来个“用户不存在”或者“密码错误”。可我明明对着小本本上的密码抄的啊!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刷新,再试,也许第三次、第四次才行。更别提那些服务器繁忙的高峰期了,尤其是在选课、查成绩的关键节点。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点击登录按钮后,时间仿佛凝固了,页面转圈圈转得你心慌,那种焦灼啊,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每慢一秒,你就觉得心爱的课可能就飞走了,绩点可能就此不保。
好不容易进去了,眼前的景象又是另一番挑战。这个新教务系统的界面,怎么说呢,功能模块是挺全乎的,从个人信息到课程管理,从成绩查询到学籍异动,一股脑儿都塞进去了。但布局嘛,有时候真叫人摸不着头脑。按钮图标长得都差不多,文字说明也经常语焉不详。想查个上学期的成绩,得先点进“信息查询”,然后找“学业信息”,再在下拉菜单里翻啊翻,最后才找到那个“学生成绩查询”。绕了一大圈,手指都点麻了。相比之下,老系统虽然丑是丑了点,但路径至少还算直白,目标明确。现在这个,有时候感觉设计师是不是特喜欢玩迷宫?
再说说日常用的最多的功能之一:课表。新的教务系统生成的课表,格式好像是比以前好看了点,至少能直观地看到每天的安排。但如果你想导出,或者想自定义筛选,又会遇到各种小麻烦。有时候课程名字显示不全,有时候教室信息对不上,甚至有次我的课表上突然多出来一门压根没选过的课,吓得我赶紧找辅导员确认。这种小BUG,虽然不致命,但搁在关键时刻,真能把你整得哭笑不得。
然而,所有功能的体验,都比不上选课季那几天来得“刺激”。那真是东电学子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也是新教务系统官网接受极限考验的时刻。蹲点、掐秒、疯狂点击——这套动作已经成了每个人的肌肉记忆。系统卡顿、页面崩溃、提交失败的提示,就像家常便饭。你看着那个进度条慢悠悠地爬,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好不容易抢到一门心仪的专业课,长舒一口气,结果一刷,名额又满了。可能是有人退课了,可能是系统延迟,谁知道呢?这种不确定性,这种靠网速和运气的博弈,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新教务系统,在选课的战场上,它就是那个决定你未来一年苦乐的判官,高高在上,不容置疑。
但抛开这些槽点,咱也得承认,新的教务系统在某些方面确实在努力进步。比如,它整合了一些通知功能,方便学校发布信息。也增加了一些自助服务,比如电子成绩单申请什么的,省去了跑腿的麻烦。有些页面的交互逻辑也在慢慢优化,虽然还是有待提高。不过,这些改进的速度,总是赶不上我们学生对它的期待。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登录丝滑、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服务器稳定如山的理想教务系统。而不是现在这样,每次访问都像是一次充满未知风险的探险。
所以,每当又要用到东电新教务系统官网的时候,我都会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稳住,问题不大。它就是个工具,是学校生活绕不过去的一环。我们吐槽它,抱怨它,但最终还是得学着去适应它,去摸清它的脾气和套路。毕竟,我们的课表、我们的成绩、我们的毕业,都跟它紧密相连。也许未来的某个时候,它真的会变得完美,但至少现在,它依然是我们大学生涯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不可或缺的官网。而我们,也在这反复的折腾中,练就了一身与系统斗智斗勇的本领。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成长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