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知情同意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
知情同意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
0人回答
18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2 11:46:01
188****3100
2025-05-12 11:46:01

说到底,知情同意,真要把它的骨架拎出来看,就两个基本要素。瞧,简单吧?但就像人体结构图简单,可活生生的人复杂得要命一样,这俩要素展开了,里头门道可深了。

第一个,当然就是“知情”。这仨字儿,说起来轻巧,“哦,我知道了”。可现实哪有这么爽快?“知情”绝不是你耳朵听见了、眼睛扫过了就算完。它要求的是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你想想看,医生跟你解释病情,噼里啪啦一堆专业术语,你听得云里雾里的,脑袋里嗡嗡响,这叫知情吗?不叫。法律文件甩给你,密密麻麻的小字儿,各种条款绕来绕去的,你勉强签个字,这叫知情吗?也够呛。

真正的“知情”,得是信息充分内容真实表达清晰,而且,得是你能理解的。这“能理解”太重要了。对一个农民来说,你得用大白话讲;对一个专业人士,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数据。信息不能遗漏关键点,比如可能的风险、其他的替代方案、不作为会怎样。不能故意误导,把小概率的好处夸大,把大概率的风险轻描淡写。表达方式也得到位,不是吼两嗓子或者扔本书就算数。得确认对方听懂了、明白了,甚至得给对方提问的机会,并耐心解答。这就像往一个容器里倒水,你不能只是倒,还得看看容器是不是接住了,有没有漏,有没有满。所以,“知情”这事儿,它是个双向过程,是个沟通的过程,是个确保理解的过程。它远比字面意思来得沉重复杂得多。想想那些签字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回事儿”的懊悔,就知道这“知情”的环节,多少时候被潦草地跳过了,或者说,被形式化了。

第二个,是“同意”。听起来更简单了,“我点头了,我签字了,我没说不啊”。但这“同意”,它要求的叫自愿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胁迫、甚至是不正当的影响。这可太难界定了,是不是?物理上的强制,比如按着你的手签字,那肯定不算自愿,这没争议。但很多时候的“不自愿”,它是隐性的。

比如,医生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或者暗示你不做某个治疗后果会非常非常严重,而你又特别脆弱、特别恐惧的时候,你做的决定,有多少是出于自由意志,有多少是出于恐惧或压力?再比如,公司让你签一份协议,告诉你“不签就走人”,你在面临失业的巨大压力下签了字,这“同意”有多大程度是真心实意的?或者家里老人病重,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劝你同意某个高风险疗法,“为了老人好,你就签了吧”,这时候你签的字,又承载了多少情感绑架的重量?

这种内在的、心理上的、社会性的压力,往往比物理强制更难识别,也更普遍。真正的自愿,意味着你是在理解了全部信息(也就是做到了前面的“知情”)的基础上,拥有选择的自由,并且是在不受任何不当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你能自由地表达“同意”,也自由地表达“不同意”,而且你的“不同意”会得到同等的尊重,不会因此遭受惩罚或歧视。这太理想化了,是不是?现实生活里,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境几乎不存在。所以,“自愿”这事儿,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光谱上衡量,看压力大不大,有没有达到实质性影响你判断的程度。

你看,知情和同意,这俩东西,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你不可能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谈什么真正的自愿。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同意个啥!反过来,如果你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被同意”,就算给你再多的信息,你可能根本没心思、没能力去消化,或者你脑子里只想着赶紧摆脱困境,根本不是基于信息在做判断。这俩要素,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知情同意”这个概念的基石

没有“知情”的同意,那是盲从;没有“自愿”的同意,那是被迫。无论是盲从还是被迫,都违背了知情同意的核心精神——即尊重个体自主性。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权在了解情况后,自己决定与自己相关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或医学上的术语,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维护尊严基础。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被安排、被要求,或者太害怕承担选择的责任,让这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力量,悄悄溜走了。想起来,真有点儿让人觉得,哎,我们是不是在很多时候,都忘了去认真对待这俩字儿了?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