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呀,说起来那个四级口语考试,CET-SET对吧,听着挺高大上,其实真身没你想的那么“久”。别看它名字里带个“考”,给你的感觉,就像是参加了场什么隆重的仪式,但真正在里面开口的时间,分散到每个人身上,说实话,挺零碎的。
你问考多久?从你被叫进考试室门口,到最后站起来走出那个小隔间,整个流程走下来,通常是按小组算的。一个小组,别看里面可能坐了三四个人(常见的配置),规定的考试时间嘛,嗯,大概就在十几分钟左右。对,就那么短。具体点说,10分钟到15分钟,这是个比较靠谱的范围。别瞪大眼睛,是真的。
感觉像是没头没尾地被拽进去,然后又迷迷糊糊地被放出来。但这十几分钟里,内容可不是灌水的,步骤一个接一个,挺紧凑的。
先是你坐在那儿,面对着电脑或者录音设备,旁边可能还有个监考老师或者考官。一开始,简单地核对一下信息,确保是你本人坐在那里。这个环节没啥说的,走个过场,也就一两分钟的事儿。
然后呢,考试正式开始!第一部分,通常是朗读。给你一段文字,可能是篇短文,可能是对话,让你把它读出来。别小看这个,声音得清晰,语调得自然,还得注意停顿和重音。这段朗读通常有限定时间,比如给你一分钟或者一分半钟准备,然后两分钟左右读。别看时间短,读起来真挺考验基本功的,尤其碰上生词或者句子绕,那感觉就像舌头打了结。有人读得磕磕巴巴,有人流畅得跟播音员似的,这两分钟听着感觉完全不一样。
读完之后,马上就进入第二部分,简短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基于你刚才朗读的那段文字。考官(或者系统)会问你一两个跟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需要你根据理解即时作出反应,用英语回答。这个环节,每个问题给你几十秒的时间来组织语言并回答。这里就开始考验你的理解力和即时组织语言的能力了。别想着背模版答案,问你的就是刚才那篇东西,得听懂了才能答。这个部分,个人作答时间也非常有限,几个问题加起来,可能也就两三分钟。
这两部分都算是个人环节。等你这边的个人任务完成了,如果你们组有其他考生,就轮到他们进行朗读和简答。大家都完成了个人部分,真正的“小组”环节才拉开序幕。
这才是四级口语里,小组讨论或者叫小组互动的重头戏。系统或者考官会给你们一个话题,可能是关于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者某个观点。比如,“大学生兼职的利弊”、“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类的。然后会给你们短暂的准备时间,可能也就一两分钟,让你和同组的同学看题、稍微构思一下。
接下来,就是小组讨论的正式阶段了。整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总时间内(通常是四五分钟,有时候可能给到七八分钟,具体看题目和要求)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注意!是讨论,不是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人陈述。你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还得跟同组的人互动,提出问题,回应别人的问题,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试图达成一致(如果题目要求的话)。这个环节,是最能体现你真实口语交流能力的地方。你得学会争取说话机会,但又不能打断别人太多;得条理清晰地表达,还得适当地使用连接词让对话显得自然。这几分钟,对很多人来说,感觉比前面所有环节加起来都漫长。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想自己要说什么,一边听别人在说什么,还得注意时间是不是快到了。那种“既想表现自己又怕说错”的忐忑,只有经历过才懂。
有时候,小组讨论之后可能还有一个总结环节,要求一个人或者小组简要概括讨论结果,但这不一定每次都有,而且时间也非常短。
所有这些都走完,整个小组的口语考试就结束了。所以你看,从进门到出门,总共十几分钟,里面包含了你的个人朗读、个人简答,以及和组员的小组讨论。分到你真正张嘴说话的时间,可能加起来也就五六分钟,甚至更少,取决于你在小组讨论环节的表现。
别觉得时间短就放松。正是因为时间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特别宝贵。你没有太多时间去犹豫、去组织长篇大论。需要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准备的时候,别光背文章,得多练练即时反应、概括能力和互动技巧。毕竟,口语考试考的不是你背了多少范文,而是你能不能在真实场景下,用英语流利、准确、有效地进行沟通。这十几分钟,就是个浓缩的战场,得全力以赴。
等你走出考场大门,回想起来,可能会觉得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甚至有点不真实。但那十几分钟里经历的紧张、思考、表达,以及和陌生人短暂的英语交流,确实是整个四级考试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分。所以,别老盯着“考多久”这个绝对数字,它背后的内容和考察点,以及你在极度压缩的时间里如何高效发挥,才是真正需要去琢磨和准备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