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说一定要吗?那肯定不是!这话我得先撂这儿。你要是随便打开一个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职位表,或者你老家省考的职位表,拉到政治面貌那一栏看看,绝大多数职位写的都是“不限”。对,就是简简单单的“不限”。所以,你完全可以不是党员,一样能考公务员,一样有机会捧上那个大家眼里的“铁饭碗”。这可是事实,板上钉钉的事实。
但是呢,这话又不能说得太死。凡事都有个但是不是?就像吃饭不一定非得有肉,但有肉总是香点儿,选择多点儿,对吧?考公这事儿,“党员”这个身份,有时候它就像那块摆在你面前的红烧肉,虽然没它不饿死,可有了它,嘿,滋味儿就不一样了,可能性也跟着多了那么一丢丢。
哪些情况这块“肉”就特别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不行?首当其冲的,那肯定是那些政治属性特别强的岗位。你想想,党委部门的核心岗位、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这些地方招人,很多职位条件就明确写着“中共党员”。这不光是要求,这是硬杠杠。你不是党员,简历关都过不去,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这就像人家招大厨,非要川菜师傅,你一个粤菜师傅手艺再好,对不起,不对口。这类岗位虽然在全部职位里占的比例不是最大的,但往往是含金量高、晋升快的“香饽饽”,竞争也异常激烈。你没这身份,连入场券都没有,只能干看着别人卷。
还有一类,就是选调生。尤其是那些定向选调,很多明确要求必须是应届优秀毕业生,而且通常会加上“中共党员”这一条。选调生本身就是组织定向培养的后备干部,对政治素养的要求那自然是更高的。当然,选调生里面也有不要求党员的,但整体来说,党员身份在选调生招考里占的分量,那比普通公务员考试要重得多。很多学校推优入党,学生积极性那么高,一部分动力说白了,就是冲着这个选调生去的。大家心里门儿清,早做打算嘛。
除了这种明文规定非党员不可的,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微妙,就是当两个考生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比如学历一样、专业相近、笔试面试分数也咬得很紧,这个时候,党员身份就可能成为那个不起眼的加分项。虽然招考简章里没说党员加分,但面试官或者考察组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政治面貌总是一个考量因素。毕竟,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员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你对党的理论、思想的认同,代表着你可能在政治上更成熟、更有觉悟。当然,这只是“可能”,不是绝对,最终还是看你的综合表现。但说实话,谁知道这临门一脚的优势,会不会就差了这么一点点呢?特别是在那些竞争白热化、报录比几百比一甚至上千比一的岗位,任何一个微小的优势,都可能决定你的命运。
我有个朋友,当年考某部委的岗位,分数挺高的,面试也感觉不错。结果最后刷下来了。后来他琢磨,同批进去的,大部分都是党员,他不是。当然,他没法确定是不是因为这个,但心里总觉得,是不是差了点啥?这种不确定感,就来自于那个“非必要,但可能有用”的身份标签。
那是不是所有考公的人都得一窝蜂去入党呢?我觉得也没必要走极端。大部分的基层岗位,比如街道、乡镇、市场监管、税务、公安(非涉密核心岗)等等,这些岗位的招聘大头,是不要求党员的。这些岗位数量庞大,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如果你心仪的岗位不要求,或者你对政治性没那么强的部门更感兴趣,那你是不是党员,对你报考这些岗位就没有直接影响。你的精力应该放在提高笔试面试成绩上,放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上。毕竟,硬实力才是王道。你笔试第一,面试也表现出色,能力素质都过硬,单位要你都来不及,谁还在乎你是不是党员?除非那个岗位真的有硬性要求。
而且,入党这个事儿,本身是件挺严肃的事儿,得自愿,得符合条件,还得经过考察期。不是你想入就能入的,也不是为了考个公务员就能随便糊弄的。大学里入党名额竞争就挺激烈,工作单位里入党也得看表现、看资历。如果你是为了考公临时抱佛脚去突击申请入党,且不说动机纯不纯粹,时间上也未必来得及。大学入党一般得大二大三开始申请,工作单位入党也得几年时间。等你考公时,可能还没转正呢,那个预备党员的身份,有些岗位认,有些可能还不认,或者说含金量没那么高。
所以你看,考公这件事儿跟党员身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它是“不一定需要,但在某些特定岗位和极端竞争下,会是重要条件或潜在优势”。
对我来说,当年考公的时候,我不是党员。我也没觉得这是多大的障碍。我查职位表,把那些明确要求党员的职位过滤掉,剩下的海量职位够我选了。我更关注的是专业是否对口、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单位在哪里等等。我把精力都放在备考上,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最后也考上了,在一个不要求党员的岗位上。但我身边确实也有朋友,因为党员身份,多了一些选择,或者在竞争中感觉更自信。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吧,有点儿像过来人的碎碎念:
1. 别被“党员”这个词吓住或者神化了。它首先是一个具体的政治面貌要求,要对照职位表看清楚。
2. 如果你非考那些核心部门、选调生等特定职位不可,那党员身份几乎是必需品,得提前规划。
3. 绝大多数普通岗位,不要求党员,你的能力和成绩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4. 党员身份在竞争激烈时可能成为加分项,但不是万能药,不能取代你的硬实力。
5. 入党是件严肃的事,得考虑清楚自己的动机和价值观。别为了考公而入党,这样也挺别扭的。
所以,纠结“考公一定要是党员吗?”这个问题,不如先去看看你想考的那些具体岗位,要求到底是什么。如果明确要求,那你就得考虑了。如果没要求,就把这个顾虑先放一边,把劲儿使在刀刃上——踏踏实实复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笔试面试能力。这才是考公路上最实在、最有用的“敲门砖”。至于党员身份,它更像是一扇额外的门,能让你看到更多的风景,但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通道。你得看清自己的路,知道自己想去哪儿,然后决定要不要去推开那扇门。不是党员,路一样宽着呢。别焦虑,看清楚,走稳了,就得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