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英语三年级课本
英语三年级课本
0人回答
23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1 12:04:51
188****3100
2025-05-11 12:04:51

三年级嘛,刚开始接触英语,一切都是新的。那课本封面是什么样的?记不太清了,但里面的插图,啊,那些插图!特别生动,色彩浓重,可能现在看会觉得有点土,但在当时小小的我眼里,简直就是神奇的符号。每一课都有几个大大的单词,旁边配着图:一只苹果,红彤彤的,旁边是apple;一个男孩,笑得露出牙,旁边是boy;一个女孩,梳着辫子,旁边是girl。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每次指着图念出那个新学会的词,心里都会涌起一股小小的得意,好像自己掌握了什么了不得的咒语。

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几个人物。不同的版本可能名字不一样,但我记得我的版本里有Li Lei和Han Meimei,还有那个戴眼镜的Jim啊,有点胖的Lily啊。他们的对话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无非就是“Hello, Li Lei!” “Hello, Han Meimei!”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现在听起来简直弱智,可那时候我们就在课堂上,两个人一组,红着脸,结结巴巴地重复这些句子。有时候会故意改变语调,模仿老师,或者模仿动画片里的外国腔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些简单的对话,就是我们最初的英语表达。它们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垒起来,让我们知道,哦,原来说话可以不是只有中文这一种方式。

那时候的课本,每一课都有重点,单词句型对话。老师会在黑板上写,我们就在下面跟着念,一遍一遍。最怕的就是被叫起来念,尤其是单词,有的词发音总是别扭。比如那个banana(香蕉),我总是念得像“吧呢呢”。老师会纠正,一遍不行再一遍。那时候觉得真丢脸,但又不敢不念。所以,很多单词不是学会的,是“磨”会的,是听着老师和同学一遍遍念,自己跟着小声嘟囔,慢慢才找到感觉的。那个发音,有时候真是一关。

课本里还有很多歌曲韵文。这些可比枯燥的单词列表有趣多了。“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啊,“ABC song”啊,还有些简单的跟颜色、跟数字有关的歌。跟着磁带(哦,对,那时候是磁带!那种黄色的、两面都能录的那种!)一起唱,手舞足蹈的。歌词简单,旋律也简单,但就是洗脑,下课了脑子里还在嗡嗡地转。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歌曲韵文,其实是很好的记忆辅助工具。它们有节奏,有旋律,能把那些孤立的单词句子串起来,让学习变得没那么乏味。而且,唱的时候,你不会那么在意语法对不对,发音标不标准,更看重的是跟着节奏,跟着大家一起“玩”英语。

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内容量不大,知识点也很基础,但它包含了所有最最原初的东西。字母表、最简单的问候语颜色数字动物水果家庭成员……都是围绕着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展开。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复杂的时态、语态,它只是告诉你:看,这个东西,它在英语里叫这个;你好,在英语里是这样说的。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具象的起点,让你觉得英语不是遥不可攀的学问,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模仿、可以使用的东西。

当然,那时候的课本也有它的局限。教学方式可能比较传统,很多时候就是填鸭式地记单词、背课文。但对于刚刚接触一门新语言的孩子来说,这种打基础的方式,或许是必要的。它提供了最初的“语感”素材,尽管很粗糙,但至少让你知道英语大概长什么样子。而且,那本薄薄的课本,承载了太多课堂内外的记忆。放学路上跟同学比谁记得的单词多,回家缠着爸爸妈妈让自己给他们念课本上的句子(虽然他们也听不懂),还有考试前拼命地背那些对话单词列表。

我记得当时特别喜欢课本里一些不太常见的词,比如elephant(大象)或者zebra(斑马)。这些词念起来拗口,但很有画面感。每学一个新词,都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又壮大了一点点,像是在收集宝藏。而那些对话,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最初的角色扮演游戏。扮演Li Lei,扮演Han Meimei,想象自己就是插图里的那个人,用英语跟同学交流。那种感觉,挺奇妙的。

现在看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儿童英语教材,做得一个比一个精美,配套资源也丰富得不得了。有APP,有在线课程,有各种教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少了那种纸张的触感,少了和同学挤在一起看一本课本的温度,少了对着磁带机一遍遍倒带的耐心,更少了那种对未知语言纯粹的、带着一点懵懂的好奇和探索欲。那时候的课本,就是我们唯一的窗口,所有的知识都从那里来。它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强迫你去翻,去读,去听老师的讲解。

那本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和几句对话。它让我第一次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种语言,而学习语言,就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方式之一。它给了我最初的勇气,去尝试发出那些陌生的音节,去理解那些排列组合方式完全不同的句子。它可能不像现在的教材那样体系完善,教学法先进,但它在那个年代,用最朴素的方式,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英语的小种子。

现在有时候,偶然听到有人提起Li Lei和Han Meimei,或者看到某个简单的英语单词,脑海里就会自动蹦出当年课本里那个熟悉的插图,以及自己当年磕磕巴巴念出那个词的样子。那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是童年一段学习经历的缩影。它不完美,甚至有点土气,但真实、鲜活,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那本英语三年级课本,就是我的英语启蒙。一个很朴素,但足够重要的开始。它告诉我,学习,有时候就是从模仿开始,从最简单、最具体的事物开始。而只要开始了,再小的步伐,也是向前的。那些单词,那些对话,那些歌曲,它们共同构建了我对英语的第一印象。那印象,有挑战,有乐趣,有懵懂,也有小小的成就感。一本薄薄的课本,装下了我三年级一个学期的英语世界。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