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毛利率公式计算方法
毛利率公式计算方法
0人回答
2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1 11:17:41
188****3100
2025-05-11 11:17:41

哎呀,说起这做生意啊,甭管你是开个小店,摆个摊儿,还是弄个大公司,最后不都是为了赚钱嘛。可这钱到底怎么个赚法,赚得“好不好”,不是看银行卡里数字多了几个零就行的。里头有个门道,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叫毛利率。听着挺专业的,但说白了,就是你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刨去那些直接跟这个东西、这个服务有关的成本后,还剩下多少。这剩下的部分,才是你赚钱的“底子”。

为啥要提它呢?你想啊,你卖一瓶水,卖一块钱。这块钱是不是全赚的?肯定不是啊!这瓶水得有人生产吧?塑料瓶子、水、标签,这些都是成本。还有把水运过来、搬上货架的成本,这些跟这瓶水直接相关的支出,都得刨掉。刨完了,剩下一小截,那才叫这瓶水的毛利。而这毛利占你卖价的比例,就是毛利率

很多人刚开始做生意,或者看公司的财报,就喜欢盯着最后的净利润。当然净利润很重要,那才是最终揣到口袋里的钱。可毛利率呢,它更像是个“体检报告”里的基础指标,告诉你这个生意的“体质”怎么样,核心业务有没有盈利能力。如果毛利率低得可怜,就算你卖得再多,规模再大,最后净利润可能也没多少,甚至亏钱,因为你还得付房租、水电、员工工资(注意,这些通常不算在毛利里,而是后面的费用)。所以,看生意好不好,毛利率是第一道关卡。

那这毛利率到底怎么算呢?其实公式简单到爆炸,就一个:

毛利率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收入 × 100%

你看,是不是挺直观的?就是用你卖东西收到的总钱数(主营业务收入),减掉你为了卖这些东西直接花掉的钱(主营业务成本),得出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毛利。然后把这个毛利跟你的总收入比一下,看看它占了百分之多少。

分解开来说说这俩玩意儿是啥。

主营业务收入:这个好理解,就是你老老实实做本行生意赚来的钱。卖服装的,卖衣服的钱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开餐厅的,卖饭菜的钱就是;做软件的,卖软件授权或者服务的钱就是。记住,是“主营业务”,你偶尔卖点废品或者出租个闲置办公室收的钱,那种零零碎碎的“营业外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一般不算在这里面。这里说的收入,通常是“不含税”的,也就是刨掉了给国家的增值税之类的,咱们核算自己的盈利能力,看这个更实在。

主营业务成本:这个是重点,也是容易搞混的地方。它是指你为了取得上面那个主营业务收入,直接付出的代价。注意,是“直接”相关的。比如你卖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你从厂家进货花的钱,或者你自己生产这件衣服花的原材料钱、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工资(注意,是“直接”参与的生产工人,管仓库的、搞行政的就不算在这里),还有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电煤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这件衣服的主营业务成本

举个栗子吧,咱们开个奶茶店。

假设这个月,我卖奶茶一共收了 50,000 块钱(这就是我的主营业务收入)。

为了卖这些奶茶,我花了啥呢?

买了牛奶、茶叶、糖、珍珠、水果等等原材料,花了 15,000 块。

那些杯子、吸管、封口膜,花了 3,000 块。

请了两位专门做奶茶的小时工,他们的工资这个月加起来是 7,000 块(注意,这是直接参与产品制作的人工)。

做奶茶用的电费、水费(这部分如果能大概估算出来跟制作直接相关的),算它 1,000 块。

那我的主营业务成本就是:15,000 + 3,000 + 7,000 + 1,000 = 26,000 块。

套用公式,我的毛利率就是:

(50,000 - 26,000) / 50,000 × 100%

= 24,000 / 50,000 × 100%

= 0.48 × 100%

= 48%

也就是说,我每卖出 100 块钱的奶茶,刨去直接成本,还剩下 48 块钱的毛利。这 48 块钱,就是我要拿去付房租、付给店长工资、付水电(公共部分)、付各种税费、付外卖平台的佣金,等等等等其他费用的“本钱”。等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都付完了,剩下的那点儿,才是我的净利润。

你可能还会听到另一种表达方式,其实是一个意思:

毛利率 = 毛利 / 主营业务收入 × 100%

这里的毛利,就是前面说的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所以两个公式本质一样,只是把中间结果“毛利”单独拎出来说了。算奶茶店的例子,毛利就是 50,000 - 26,000 = 24,000 块。拿 24,000 除以 50,000,结果一样是 48%。

这个毛利率,真的太重要了。它就像我前面说的,是你生意健康度的晴雨表。

如果你的毛利率太低,比如只有 10%甚至更低,那意味着你每卖 100 块钱东西,赚的毛利只有十几块。这点毛利,要覆盖你店铺的租金、人员工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天呐,想想都觉得压力山大!稍微费用高一点,或者销量没达到预期,分分钟亏到姥姥家。

毛利率高的行业,比如软件、咨询服务、高端奢侈品什么的,他们的直接成本相对低,所以能留下更多的毛利空间去覆盖其他费用,也更有底气做营销、搞研发。

盯着毛利率,能帮你发现问题。比如,这个月销量不错,收入也高,但毛利率怎么跌了?是不是原材料涨价了?是不是哪个环节的成本没控制好?是不是为了促销打折太多了?它能指引你去查账本的细节,找到问题的根源。

它也是你制定价格策略的重要依据。你的毛利率目标是多少?倒推回去,你的成本最高能接受多少?卖价最低能定多少?如果成本降不下来,市场价又上不去,那这个生意可能从一开始就得打个问号。

同行比比毛利率,也是个好办法。都是卖差不多的东西,为啥人家的毛利率能比我高十个点?是他们的采购渠道更牛,拿货便宜?还是他们的生产效率更高,单位成本更低?或者是他们品牌溢价高,能卖上更好的价钱?这能给你学习和改进的方向。

当然,毛利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得符合行业实际。像零售业、餐饮业这种,毛利率可能不像高科技行业那么吓人,但重要的是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或者能通过规模化来弥补。而且,过分追求高毛利率,有时候可能意味着你的定价太高,或者成本压榨得太狠,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销量或供应商关系。

怎么提高毛利率呢?无非就两条腿走路:提高收入端或者降低成本端

提高收入端: 比如涨价(当然得有底气,比如产品独特、服务超好)、优化产品结构(多卖那些毛利率高的明星产品)、提高附加值(在产品或服务上做创新,让客户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

降低成本端: 这才是大部分企业常年死磕的地方。比如优化采购(量大议价权高、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集中采购)、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改造、流程优化、减少浪费)、精简非必要的成本(但要小心别影响质量和客户体验)。

总的来说,毛利率公式本身是个很简单的小学生算术题,但它背后蕴含的生意经可深着呢。它不只是个数字,它是你经营策略、成本控制、定价、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每次算算它,看看它的变化,再琢磨琢磨这变化背后是啥原因,这才是作为老板或者管理者真正要做的事。记住,毛利率是基础,是第一步,它是告诉你这笔买卖有没有“赚头”的最初信号。搞懂它,盯紧它,是把生意做扎实、走得更远的必修课。别小看这个百分比,它里面藏着生意的秘密武器。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