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要是外地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不就是那“3+X”嘛,或者现在新高考的模式呗。没错,大体框架是全国统一的,但落在河北这块土地上,尤其是在曾经那个“衡水模式”被议论纷纷的大背景下,这几个科目的分量和考法,真不是简单能概括的。
以前是3+文综/理综,那时候语文、数学、外语是“铁三角”,地位稳固得像山。然后分文理科,文科考历史、地理、政治,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那叫一个泾渭分明。选了文科,物理、化学、生物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选了理科,之乎者也、朝代更迭、国际风云,那更是云里雾里。那时候讨论“高考考几科”,基本就是三科主课加上三科综合,一共六科。但实际上,综合卷是合在一起考的,感觉又像是四张卷子。
现在不一样了,河北实行的是“3+1+2”模式。别小看这个变化,它带来的策略上的复杂性,学生的纠结程度,简直是指数级上升。那三个“3”,还是雷打不动的老哥仨: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你说重要不重要?那是基石啊!特别是语文,那种玄而又玄的,阅读理解、作文,有时候真看感觉。数学呢,题型千变万化,一个不留神就掉坑里。外语,大部分人还是英语,听力、阅读、写作,哪块短板都不行。这三科,单科满分都是150,总计450分,分量那是杠杠的。
然后就是那个“+1”。这个“1”,你必须在物理和历史里选一个。哎呀,这个选择题,让多少孩子挠破了头皮,让多少家庭开了无数次“战略研讨会”!选物理,意味着你未来可能偏向理工科方向,要面对各种定律、公式、复杂的计算,那脑子得转得快,逻辑得特别清晰。选历史,那就要背诵记忆的东西多,要理解朝代兴衰、前因后果,文科思维得活跃。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框定了你大学能报的专业范围。而且,这个“+1”是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的,满分100分。这意味着它的每一分都金贵,不像后面那个“+2”还有点弯弯绕。
最后的“+2”,这才叫真正的“自由(或者说,更纠结的)选择题”。这个“2”,是从剩下的四个科目里头——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两门。你不能选你在“+1”里已经选过的物理或历史。所以,可能的组合就多了去了: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地、物生政、物地政;或者史化生、史化地、史化政、史生地、史生政、史地政。看看,有多少种可能?这让学生在高中分科时就得想破脑袋:我哪两门学得好?我更喜欢哪两门?哪两门组合在一起考试更有利?未来我想学啥专业,要求我必须选哪两门?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2”的两门课,它的分数不是简单的原始分了,它实行的是等级赋分。简单说,就是把选考这门课的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个序,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予对应的分数。比如,考得最好的那一小撮人,就算原始分没到100,也能拿到满分100的赋分;而考得不错的,可能原始分很高,但因为同场的“神仙”太多,赋分反而没那么理想。这就导致分数有了些许的“不可预测性”,或者说,竞争的残酷性更加赤裸裸地展现在“赋分”这个冰冷的数字上。你得祈祷你选的那两科,和你一起考的对手没那么变态厉害。
所以,河北高考到底考几科?掰着手指头数:语文1科,数学1科,外语1科,物理或历史1科,剩下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里选2科。加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六科!六张卷子,六个科目,每一个都得卯足了劲儿去拼。
这六个科目,组合起来,就是考生总分的构成。5个150分?不是,是3个150分(语数外)+1个100分(物理/历史原始分)+2个100分(选考两门赋分)。满分是750分。
这个数字背后是什么?是早晨五点多钟,天还没亮透,教学楼里就亮起的灯光;是晚自习结束,路上手电筒汇成的光河;是课桌上摞得高高的教辅材料,翻得边儿都卷起来的试卷;是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是孩子们咬着笔头,盯着难题发呆的表情;是老师们嗓子冒烟,一遍遍讲解知识点的身影;是家长们在校门口翘首以盼,手里拎着暖水瓶和水果的心疼眼神。
物理的力学电学,化学的分子式方程式,生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历史的夏商周到明清,地理的洋流气候区域特征,政治的哲学经济法治……每一个科目,都是一个巨大的知识体系,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选择哪几科,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选择你的航向,选定了,就得一头扎进去,没有回头路。
别问我“河北高考考几科”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它不是冰冷的数字组合,它是热腾腾的青春,是火辣辣的竞争,是沉甸甸的梦想。它是六个科目,更是六座大山,横亘在每一个河北考生前面。他们得一步一步,甚至是一步一个血印子,爬过去。那六科,考的不只是知识,考的还有意志,还有策略,还有一点点运气。这,才是河北高考考几科,真正想告诉你的东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