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0人回答
2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0 12:20:20
188****3100
2025-05-10 12:20:20

说起来,我在南京也晃悠过不少年,见过几拨儿从南财法学院出来的年轻人。他们的身上,总带着一股子,怎么说呢,务实?或者说是,对市场的敏感度高一点?他们聊起案子,不光是条文怎么规定,还爱琢磨这事儿背后牵涉的经济利益商业逻辑。不像有些学院派的,有时候容易陷在概念里打转。南财法学院,给我的感觉,就是想把法律这玩意儿,跟真金白银、跟公司的运营、跟金融的波诡云谲给搅和在一起。

校区在哪儿?好像有好几个点。不过法学院主要的教学活动,我记得是在仙林那边吧?那一片儿,跟市区比起来,安静是安静,但总觉得少点儿烟火气。不过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适合一门心思地啃书本,毕竟法学这行当,书本是基础,海量的阅读和记忆是逃不掉的宿命。想象一下,那些教室里,窗外可能是大片的绿地,四季更替,但窗内呢,是年轻的面孔,对着厚厚的法条,对着密密麻麻的案例集,眼睛里偶尔闪过一丝迷茫,更多时候是那种铆足了劲儿想把东西装进脑子里的专注。那种感觉,挺像在炼丹,把枯燥的文字炼成将来吃饭的本事。

他们的课程设置,我瞄过一眼(虽然不是专业研究,就是好奇),确实跟“财经”绑得很紧。什么金融法证券法保险法税务法……这些课,在别的法学院可能也是有的,但在这儿,感觉分量不一样,是主打。这很好理解,毕竟是财经大学。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法律和商业、金融不可分割的理念。学法律,不光要知道法条怎么说,还得懂会计报表,懂资本运作,懂风险控制。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思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是挺有远见的。法律早就不只是法院里的事情了,它渗透在经济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懂商业的律师,跟一个只懂法条的律师,竞争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当然,这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对刑法行政法国际公法这些非财经类的部门法更感兴趣,在这儿是不是能得到同样深度的培养?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权衡的地方。但这就像选专业一样,你选择了某个方向,必然要在别的方向上有所取舍。南财法学院的选择,就是把财经法律这个标签贴得够牢,往深里挖。

他们的老师呢?接触不多,不好下定论。但我听说有几位在财经法律领域是挺有建树的,能把那些抽象的金融产品、复杂的交易结构,用法律的语言给解构清楚,再告诉你潜在的法律风险在哪儿。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教学相长嘛,老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能飞多高。

再说说学生吧。我认识的几个南财法学院毕业的,后来大多去了银行、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务部门,或者律所里专门做公司法金融业务的团队。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干练劲儿,挺明显的。聊起天来,不回避现实,对就业市场很关心,目标也很明确。不是那种读法学只为了“诗和远方”的浪漫主义者,而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这种目标感,我觉得是南财法学院的学生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也是它“财经”底色的体现。毕竟,学了四年法律,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端上饭碗的。学校能给他们明确的就业导向技能训练,让他们不至于毕业就懵圈,挺重要的。

不过,话说回来,评价一所法学院,不能光看就业率或者薪水。一个好的法学院,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得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批判性精神,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个法律人立身之本。南财法学院在强调务实财经专业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仰望星空?去思考法律更深层次的价值?这可能得问问里面的学生,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当年选法学,来南财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也许会更早接触到金融市场的脉搏,更早明白法律在商业世界里的实际作用。但可能也会错过一些纯粹法学理论的熏陶。选择总是这样,得到一些,必然放弃一些。

总体来说,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在我看来,是一所很有自己特色的法学院。它没有试图去模仿那些大而全的老牌院校,而是聪明地利用了自己的财经背景,在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上走。对于那些对财经法律领域充满兴趣,并且目标明确、希望毕业后能快速对接市场需求的学生来说,这里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它可能不是最声名赫赫的,但绝对是有用的,是带着鲜活的现实气息的。它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是能在金融的丛林里,用法律的武器披荆斩棘的。嗯,挺好。这就是我眼里的南财法学院,带着点儿财经的铜板响,也带着点儿法律人的理想光。它就在那儿,不喧哗,有自己的步调。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