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词儿,diligence,听着就挺实诚的,对吧?不像那些个一飞冲天的梦啊,暴富神话啊,它有点笨重,有点老派。我琢磨这词儿的时候,脑子里不是灯火辉煌的摩天大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辉煌。它更像是清晨的露珠,是老牛拉车的步子,是裁缝手里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妥帖。
要说白了,它不是简单一句“努力”能概括的。努力有时候挺盲目的,一股脑儿往前冲,使的力气大了,方向可能歪了。Diligence,它多了一份儿心在里面,一份儿细致,一份儿考量,一份儿对着手里的活儿负责任的态度。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劲儿,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种劲儿,往往看不见多大的波澜,就像河水底下的暗流,悄悄地,但不停息。
我想起我楼下的王大爷,退休了,每天就在小区花园里侍弄他的那块地。不大点儿的地方,种点儿菜,养点儿花。别人遛弯儿,他就在那儿躬着腰,拔草,浇水,眼神儿盯着土里,好像那土里藏着什么宝贝似的。有时候下雨了,他打着伞也去看看,生怕哪个苗子被雨打趴下。你看他那样子,不紧不慢的,但每天都去,风雨无阻。他那块地,就长得特别精神,绿油油的,花儿也开得比别家旺。这不是他有多大力气,是那份儿用心,那份儿日复一日的照料。这就是diligence,一种对事物投入的心血和不懈。
它也体现在学习上。不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熬几个通宵,那是拼命,是赶工。Diligence更像是那些个,平时就规规矩矩坐在那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道题一道题地琢磨。哪怕遇到看不懂的,也不烦躁,安下心来,去查资料,去请教,硬是把它啃下来。这种笨功夫,慢得很,可它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嵌进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多年后,那些临阵磨枪的可能忘得差不多了,但这点滴积累下的,就像盖房子打下的深厚地基,稳当着呢。
工作里,它更是一块试金石。一个有diligence的人,不会敷衍了事。交给他的任务,他会仔细研究,考虑各种可能,哪怕是很小的细节,也不肯放过。写个报告,他会反复推敲措辞;做个设计,他会一遍一遍打磨线条;跟客户沟通,他会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问。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而是源自内心对做好一件事的执着和敬畏。所以,他们的产出,往往带着一种熨帖的质感,让人觉得可靠,放心。
可别觉得diligence就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折磨。当然,它需要自律,需要克制那些偷懒耍滑的念头。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一种掌控感,一种踏实感。你知道自己是在实实在在地往前走,每一步都算数。那种感觉,比那些虚头巴脑的浮夸,要真切得多。就像爬一座山,你知道没有捷径,就一步一个脚印儿往上登。过程中也许累,也许枯燥,但每向上一点点,都能感受到那种充实和力量。
所以,diligence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我来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它是那种愿意为了一件事,投入不打折扣的时间、精力、耐心和心血的自觉。它是脚踏实地的代名词,是久久为功的注脚。在这个求“快”求“新”到有点浮躁的时代,diligence显得尤为可贵。它不张扬,不喧哗,就那么静静地在那里,做着最本真的积累和耕耘。它是你愿意弯下腰,把一件件小事做到位,把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进步攒起来的那份诚意和坚持。是那种你知道前路漫漫,却仍旧选择躬身前行的智慧和勇气。它是水滴石穿的力量,是绳锯木断的秘密。它是一种沉默但强大的品质,是成就任何有价值事情的底色。没错,就是那种笨拙的、重复的、但绝不敷衍的投入。那才是diligence。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