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定义,像个活动的靶子,随时能把人钉上。啥样的能被叫loser?哦,太多了。你看那些毕业好几年,工作还是不上不下,工资也就勉强糊口,跟同学聚会都不敢去的,怕啥?怕被问在哪里高就,怕听别人说今年又在哪里买了房,怕自己那个寒酸样儿被衬得无地自容。这种,在很多“过来人”眼里,或者那些“人生赢家”的鄙夷里,可不就是个loser吗?没混出来呗,没出息呗。
再有,到了年纪还没结婚的,尤其女的。家里催,朋友问,七大姑八大姨眼神里透着一丝“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哪怕你工作再好,自己过得挺乐呵,在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里,缺了家庭这一环,好像人生就不完整,就不算“成功”,甚至有点失败。你看看,这loser的定义,有时候跟你的个人成就都没啥必然联系,它能被塞进各种社会期待的模子里。
还有那些创业失败的。砸锅卖铁,雄心壮志,结果呢?灰头土脸回来了。朋友可能安慰几句,背后呢?唉,早说了不行嘛,看,折腾半天,瞎折腾,钱也没了。这不就是个活生生的loser嘛?当然,可能也会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话多半是给别人听的,真轮到自己头上,或者看着别人头上冒烟,心里那句“瞧,没搞定吧”,才更真实。
你看,loser,在中文语境里,首先当然是指那些在竞争中、在某个明确的目标追求中没有达成预期结果的人。考试没考上,比赛输了,项目黄了,这些都是具象的失败。可这词儿的杀伤力,在于它很容易从单次的失败,引申到对这个人整体价值的否定。它不光是说你做某件事没成功,它更像是说,你这个人,你的人生,好像就是一场失败。这才是最痛的,不是吗?
它背后藏着一套冰冷甚至有点残酷的社会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简单粗暴地用金钱、地位、权力、学历、婚姻状态、有无子女等等这些外在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达标了,恭喜你,你是人生赢家;没达标,或者差得远,对不起,你可能就是那个被贴上loser标签的。这种评价体系,催生了无边的焦虑和内卷。每个人都怕被落下,怕被比下去,怕被视为不够好。
有时候,这个词儿又是自己给自己的。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某个受挫的瞬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再想想当初的豪言壮语,看看银行卡里的余额,看看身边那些似乎过得风生水起的人,心里那个小声音就开始嘀咕:“你看看你,混成啥样儿了?真TM是个loser。” 这种自我否定,来得更猛烈,因为它直接攻击的是你的自我认同。你知道这个词儿难听,但有时候,你甚至觉得它是准确的,因为它似乎概括了你当下的所有不顺和不如意。
更有意思的是,loser这个词儿,有时候还能被拿来自嘲。比如发个朋友圈:“又加班到半夜,感觉自己像个顶级loser。” 这种自嘲,一方面是想稀释这个词的负面能量,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许也是在寻求一种共鸣,“看,大家都挺惨的,不光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loser变成了一个群体的标签,一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我们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沙子,谁比谁又强多少呢?大家都在挣扎,都在努力,也都在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和挫折。用loser来自嘲,反而显得真诚,显得不那么端着。
但就算用来自嘲,这个词儿骨子里的那种贬低、那种不被认可的感觉,还是在那儿的。它像一个幽灵,时不时跳出来提醒你,你还没有达到那个“标准”,你还没有“成功”。而那个“成功”的标准,往往是社会强加的,是媒体塑造的,是别人拥有的,却不一定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或者需要的。
所以,问loser中文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词,是失败者;它是一种评价,是社会标准下的不及格;它是一种情绪,是焦虑、沮丧、自我否定;它有时也是一种姿态,是自嘲、是反抗(虽然微弱)。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翻译问题,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浮世绘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画出了竞争的残酷,画出了梦想的易碎,也画出了我们心底深处对被认可、对有价值的渴望。
这个词,其实挺讨厌的。因为它太容易把人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赢家 vs 输家。可人生哪里有这么黑白分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场上努力着,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只是还没成功,或者说,只是在某些维度上还没达到社会的预期。难道一个人没赚到大钱,没当上领导,没结婚生子,ta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ta的努力就没有价值了吗?当然不是。
loser这个词,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我们与那个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之间的距离,丈量着我们与那个“应该成为”的自己之间的距离。而很多时候,这把尺子本身就是扭曲的,是带着偏见和功利的。
归根到底,loser的中文意思,最贴近的,可能还是那个带着点儿鄙夷、带着点儿惋惜、带着点儿幸灾乐祸或者自艾自怜的“没混好”、“不行啊”、“不成功啊”的复杂集合体。它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语言上的投射,是一个唯结果论的产物。
理解它,不只是理解一个词的字面意思,更是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理解那些无形的压力,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和不甘。当我们听到或说出这个词的时候,不妨停一停,想想它背后的千丝万缕,想想它对一个人的分量。也许,少用一点这样的词,多一些理解和善意,这个世界会稍微没那么冷吧。毕竟,谁不是一边努力活着,一边偶尔觉得自己像个不太成功的家伙呢?这个“不太成功”,可能就是中文语境下,loser更真实、更疼痛的注解。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