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机器,这玩意儿现在多普遍啊,手机是machine,电脑是machine,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大家伙是machine,甚至连你家的洗衣机、咖啡机,都是machines的一份子。这词儿,可以说是现代生活里绕不过去的坎儿。可就是这么个基础词,发音偏偏自带“坑”。
那到底怎么读才对味儿呢?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扒。这个词儿,machines,它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地把字母拼一块儿读出来。它带着点儿“洋气”,或者说,它有点儿“混血”基因在里头。这词儿是从法语那边儿过来的,所以它的读法,跟咱们习惯的纯英文规则不太一样。
先看第一个音节,`ma-`。这是个弱读音节。什么叫弱读?就是你别使劲儿,别跟读“妈”(mā)或者“麻”(má)似的,那样就过了。它得轻飘飘的,一带而过。听起来有点像/mə/或者 /mɛ/ 的那个感觉。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要说“没问题”的“没”,但只发出开头的那个m音,后面的元音含糊一点,mə/,或者像说“墨迹”的“墨”,但也是虚化掉。总之,这个ma-,就是个引子,不是重点。重点在后头!
对,重音,它在第二个音节上!-chines。这才是一记重拳,得打出去。而这个音节里头,最最有迷惑性、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那个`ch`。多少人看到`ch`,下意识就想发成/tʃ/,像chair(椅子),child(孩子)那样。大错特错!记住了,在这个词里,这个`ch`,它发的是/ʃ/的音!
/ʃ/,这是个什么音?你想象一下,你让别人“嘘——”,安静点儿。对,就是那个“嘘”声开头的辅音。或者像英文里的ship(船)、show(展示)。舌头稍微往后缩一点,别碰到上颚,让气流顺利地从舌头和上颚形成的缝隙里出来,摩擦着发出声音。它不是清脆的爆破音,而是个摩擦音。/ʃ/!感觉到了吗?舌头位置不对,发出来的就是“西”或者“思”,那也错了。得是那种稍微有点浑厚、带点摩擦感的“嘘”声。
所以,第二个音节的开头是 /ʃ/。紧接着是 /iː/。这是个长元音。像中文的“医”拉长了音,“医——”。或者像英文的see(看)、tree(树)。得把这个音发足了,长长的。
最后,是词尾的`-nes`。这个地方,很多同学可能会读成 /ns/,以清辅音 /s/结尾。又错了!它的正确发音是 /nz/!注意,是浊辅音/z/的音,而不是清辅音 /s/。/z/怎么发?舌头位置跟发 /s/差不多,但声带要振动!你摸摸你的喉咙,发 /s/的时候不震,发 /z/的时候会震。它听起来像个嗡嗡的声音,像蜜蜂飞的声音,或者像中文里“子”的尾音,但更强调那个摩擦和振动。所以是 /nz/。
把这三个部分拼起来:弱读的 /mə/或 /mɛ/ + 重读的 /ʃiː/ + 结尾的 /nz/。
连起来读:mə-ˈʃiːnz 或 mɛ-ˈʃiːnz。
试试看? mə-ˈʃiːnz。第一个音节轻轻带过,第二个音节使劲儿,`ch` 发 /ʃ/,`i` 拉长,`s` 发 /z/。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对了,就是那个味儿!有点儿洋腔洋调,不像直愣愣地把字母念出来。
我记得当年,老师讲到这个词,强调`ch`要发 /ʃ/。我当时就纳闷,为什么呀?跟别的词不一样啊。后来才知道是法语词源。唉,学个英语,还得懂点别的边角料,真是……不过懂了之后,突然觉得这个词也变得有意思起来了。那些冰冷的机器,它们的“名字”,竟然藏着这么一段语言的小故事。
想想那些读错的场景,太真实了。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跟一个外国同事聊到公司的新设备,我说了一句什么,大概是把machines读成了`ma-tʃiːns`。对方愣了一下,然后非常有礼貌地问:“Did you mean mə-ˈʃiːnz?” 我当时脸就红了,但也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原来这么读啊!以前那些自己琢磨、听录音带怎么听怎么别扭的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发音这东西,有时候真挺微妙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音节的弱读、一个辅音的清浊、一个元音的长短,都能让整个词听起来完全走样。你读对了,别人一下就明白你在说什么,而且觉得你这英语听着挺顺耳。你读错了,轻则让人费解,重则可能就闹误会了。尤其是像machines这种常用词,一旦读错了,暴露得特别彻底。
所以啊,别小看这个词。它就像英语发音里一个小小的“陷阱”,考验着你对发音规则的掌握程度,特别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词。
怎么把这个发音练到位呢?多听!找各种原汁原味的音频、视频,听母语者是怎么读的。是听他们读“马-奇因斯”吗?肯定不是。他们读的是带着弱读、重音后移、`ch`发 /ʃ/、结尾发 /z/ 的 məˈʃiːnz。
跟着模仿!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十遍。大声读出来,录下来听听自己的发音,跟原版对比。有时候自己听自己读,感觉可不一样。你以为自己读对了,一听录音,哎呀,怎么是这样?!别灰心,这就是进步的过程。
还可以找一些跟machines相关的句子来练习。比如:
“The factory is full of noisy machines.” (工厂里满是吵闹的机器。)
“These are complex machines.” (这些是复杂的机器。)
“He likes to work with machines.” (他喜欢跟机器打交道。)
在句子中练习,能更好地体会这个词的节奏和连读。在句子里面,那个弱读的第一个音节会更显得轻快,像溜冰一样滑过去。
你别说,把一个词从读错到读对,那种感觉,有点像把一个出了故障的机器给修好了。原来它“吱呀乱响”,现在“运转流畅”。舒服!
而且,当你真正掌握了machines的正确发音,你会发现,很多跟它相关的词,或者结构类似的词,可能也有类似的读音规律,比如 `machine` (单数)、`machinery` (机械)。虽然不完全一样,但知道这个`ch`在这里发 /ʃ/,对理解和学习其他词的发音也很有帮助。
这个词的读音,也让我联想到“机器”本身。它们精密、复杂,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来操作和维护。发音也一样,每个音素、每个重音、每个语调,都有它的“程序”。一点点偏差,听起来可能就完全不对了。学发音,就像是在给自己的“语言机器”输入正确的指令,调试精确的参数。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或者要用到machines这个词,别慌!深吸一口气,回忆一下咱们今天聊的:第一个音节弱读,轻飘飘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ch` 发 /ʃ/,像“嘘——”那个音;`i` 发长音 /iː/;结尾的`s`发浊辅音 /z/。
məˈʃiːnz。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自信多了?一个词一个词地攻克,把发音的每一个“螺丝钉”都拧紧,你的英语听起来就会越来越地道,越来越自然。别再让这个小小的machines把你绊倒啦!它没那么可怕,只是需要你给它一点点额外的关注和正确的“操作指南”。练起来吧!你会发现,当你自信满满地、流畅地读出məˈʃiːnz的时候,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