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在什么的开始英语
在什么的开始英语
0人回答
1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9 11:58:20
188****3100
2025-05-09 11:58:20

说起来,那段“在什么的开始”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意思。不是说我多天赋异禀,能瞬间点亮语言技能树,而是那种从零到一、从混沌初现曙光的挣扎和乐趣,真是刻骨铭心。

我的英语启蒙,嗯,如果非要用“启蒙”这么高大上的词,那得追溯到中学那会儿。不是那种“啊,我要立志学好英语走遍天下”的豪情壮志,完全是被逼的。教材那叫一个朴实无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翻开第一页,"HELLO, GLAD TO SEE YOU"。天哪,就这么几个单词,拗口的要死,舌头好像不是自己的。老师在上面眉飞色舞地讲着音标,什么辅音清浊、元音长短,在我听来,完全就是外星语,比摩斯密码还难懂。同桌小胖,天生一副金嗓子,模仿老师的发音惟妙惟肖,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呢?像个木头桩子,嘴巴张不开,发出的声音不是含糊不清就是生硬别扭。

那段时间,简直是煎熬。每天放学,书包里最沉的就是英语书和那本薄薄的练习册。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句型,"THIS IS A PEN." "THAT IS A BOOK." 感觉自己像个复读机,机械地重复着没有生命力的句子。最怕的是听力课,磁带里发出嗡嗡的电流声,然后是一个语速正常、却让我完全抓瞎的声音。脑袋里瞬间变成一团浆糊,耳朵里灌满了噪音,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每次做听力题,不是瞎蒙就是交白卷,心里那个挫败感,别提了。

但人总不能一直躺平吧?尤其是看着周围同学慢慢能说出几个完整的句子,甚至能跟着英文歌哼两句的时候,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就被激发出来了。虽然还是慢腾腾的,但我开始尝试找点别的乐子来学英语。不再死盯着课本,而是偷偷摸摸地看英文原版动画片,像《猫和老鼠》啊、《米老鼠和唐老鸭》啊,虽然没有字幕,但画面感强,能猜个大概。有时候会去租录像带看英文电影,那种没有字幕的,看一遍不行就看两遍、三遍。说实话,一开始啥都听不懂,就看画面,看人物的表情动作,然后回家再翻字典查那些零星听到的词。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但有趣啊!不像课本那么枯燥。

还记得第一次开口说英语的经历。学校组织了个英语角,一群胆大的、想现眼的、或者纯属好奇的学生围在一起,有个外教老师在中间。我当时站在最外围,像个透明人。看着别人磕磕巴巴地跟老师交流,心里痒痒的,又害怕得要死。轮到我了,外教老师笑眯眯地问了一句"WHAT'S YOUR NAME?" 哎呀,这简单!我鼓足勇气,刚想说"MY NAME IS..."结果舌头打结,磕巴了半天,脸瞬间红到了耳朵根。老师倒是很耐心,慢慢引导我说出来。虽然那次出糗了,但那种突破自我的感觉,挺奇妙的。

后来,我开始刻意去接触真实的英语环境。跑到书店去看英文杂志,虽然很多单词不认识,但看看图片、标题,感受一下那种语言的排版和风格。上网找英文歌听,把歌词打印出来,一边听一边看,遇到不懂的词就查。艾薇儿、后街男孩、西城男孩……那些流行歌曲成了我最早的听力教材。哼唱着歌词,虽然发音可能不准,但至少把那些词句记住了。

我觉得“在什么的开始英语”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会了多少单词语法,而是你有没有培养起对这门语言的兴趣感知。语法固然重要,它是构建句子的骨架,但如果只有骨架没有血肉,那也只是一堆干巴巴的规则。真正让英语“活”起来的,是你接触到的鲜活的语料,是你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读过的文章,甚至是你犯过的错误。

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翻译软件,也没有各种线上课程。学英语很大程度上靠“笨办法”:查字典、抄单词、听录音、模仿发音。字典都翻烂了好几本,指纹印在纸页上,留下学习的痕迹。听力材料反复听,直到能听清每一个词。模仿电影里的对话,甚至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现在想想,那种“土法炼钢”的方式,反而让人印象更深刻。

当然,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迷茫,会有瓶颈。有时候背了一堆单词,转头就忘;有时候听了无数遍听力,还是听不懂关键信息。会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学英语,是不是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拉住我:可能是在电影里听懂了一句简单的对话,可能是在英文歌里听懂了歌词大意,可能是在书店看英文书不再完全抓瞎。这些微小的进步,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点点,指引着方向。

“在什么的开始英语”,对我来说,就是从无知好奇,从被动接受主动探索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的上升曲线,而是充满了波折反复。有时候会倒退,有时候会停滞不前。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考试的科目,更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窗户。通过英语,我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信息,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也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在英语的开始,应该做什么?我会说,别害怕犯错保持好奇心找到你感兴趣的方式去接触它。别被所谓的“标准”和“正确”束缚住,大胆去尝试,去模仿,去感受。也许你第一次开口说英语会紧张得发抖,也许你听力怎么练都听不懂,但没关系,这是正常的。就像婴儿学走路,总要摔几个跟头才能站稳。

那个“在什么的开始英语”的我,可能语法错误百出,发音也稀烂,但他身上有一股闯劲儿。不怕丢脸,不怕失败,就想把这个“外来语”给征服了。这种不顾一切的热情,也许才是学习任何新事物的最宝贵的财富。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最初的磕磕巴巴,那些脸红心跳的瞬间,都成了我英语学习道路上最鲜活的记忆。它们告诉我,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惊喜的旅程。而我,还在路上。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