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
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
0人回答
15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9 11:10:06
188****3100
2025-05-09 11:10:06

我们这些校友也好,在校的师生也好,最关心的肯定还是那几个王牌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这个绝对是南医大的骄傲,好多年都是领跑的位置,这次嘛,没意外地继续稳坐第一梯队,拿了个漂亮的成绩。这可不是吹的,当年非典那会儿,南医大公卫系的老师同学们可是冲在前面的,平时从流行病调查到健康管理,底子厚着呢。这个A+,实至名归,没话说。那种看着自己的母校、自己曾挥洒青春的专业,能站到全国顶尖的位置,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感觉自己当年没选错地方,不是吗?

但话说回来,光一个A+撑不起整所学校的骨架啊。我们还有临床医学,这是医科大学的心脏啊!有多少学子挤破头想进这个专业,多少家庭的希望寄托在这里。南医大的临床医学,在全国也是有口皆碑的,附属医院那么多,鼓楼、省人医(虽然是共建),明基,还有好多好多,它们构成了苏南地区强大的医疗网络。可评估结果出来,跟那几家顶级大佬,比如北京那两家、上海那几家比,临床医学排名总是让人觉得……嗯,总觉得还能再往前冲一把。虽然也是第一梯队,也拿到了A-甚至A(说法不一,官方数据出来前各种揣测都有),但能不能再往前挪挪?能不能跟协和、复旦、交大、华西他们掰掰手腕?这大概是所有南医大临床人心里的一个结。总觉得我们的临床实力,在老百姓口中、在实际病例面前,可能比纸面上的那个评估结果还要强一些,我们有的是真正见过大世面、处理过疑难杂症的医生。但评估就是评估,它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你得去适应,去争取。那些论文数、项目经费、人才头衔,都是硬杠杠。

然后是基础医学。这个嘛,算是默默耕耘的那一块。没有临床那么光鲜,没有公卫那样一锤定音的A+光环,但它是医学的根基,是创新的源头。近年来南医大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和进步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引进人才、建立平台,卯足了劲儿想往上冲。评估结果虽然不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但保持在一个不错的位次,甚至有所提升,也算是一种肯定。未来的潜力,我觉得就在这里了。能不能多出几个像样的原创性成果,能不能把基础研究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突破,基础医学评估结果,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潜力的晴雨表。想想那些泡在实验室里,面对各种细胞、分子、动物模型,可能好几年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发现,就为了那一丁点儿的突破,这份坚持,太难了。

还有药学护理学药学这些年发展也挺快,特别是新药研发、转化医学这块,借着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东风,感觉步子迈得挺大。评估结果比以前有提升,虽然可能还在B+这个档次徘徊,但能稳步前进总是好的。护理学更是厉害,这次也冲到了很高的位置,拿到了不错的等级,这跟国家大健康战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以前觉得护理就是打针发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大得很,尤其是在慢病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这些方面,南医大的护理专业能有这样的评估结果,说明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不过呢,光看几个亮眼的,也不能忽略那些可能表现没那么突出的学科。医学门类那么多,口腔医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卫生统计学等等,有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体量上跟大牛校没法比。它们的评估结果也许只是B类甚至C类。但这不代表它们不重要。有时候学科评估就像是拍证件照,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也可能忽略了那些正在野蛮生长、未来可能爆发的新芽,或者那些虽不耀眼但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学科。作为一所综合性医科大学,南医大需要的是整体实力的提升,不能瘸腿。各个学科之间应该是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

记得第五轮评估前,大家都在议论,学校开了多少动员会,各个学院怎么准备材料,那阵子真是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结果出来后,有人欢喜,手舞足蹈;有人叹气,觉得没达到预期;也有人平静,觉得这就是现实。但我觉得,评估终归只是一种评价工具,一个阶段性的快照。它能反映出过去几年的努力和积累,也能指出未来的方向和不足。学科评估排名固然重要,它关系到学校的江湖地位,关系到我们毕业证的含金量(虽然有时候自己想想,真正在社会上混,靠的还是真本事,但有个好评估结果,总归是块敲门砖,能让你在简历筛选时不那么容易被漏掉)。

但更重要的,难道不是那些在实验室里默默做实验、在病房里辛勤问诊、在教室里谆谆教诲的师生们吗?是那些为了一个课题通宵达旦、为了一个病人竭尽全力的普通人吗?是南医大扎根江苏、服务社会的这份情怀吗?是那些在抗疫前线、在援疆援藏队伍里、在每一次义诊现场,默默奉献的南医大人的身影吗?这些东西,学科评估的冰冷数字可体现不出来,它们是南医大的灵魂。

说白了,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优势,也照出了差距。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是亮点,是旗帜;临床医学的持续攀升是目标,是主战场;基础医学的厚积薄发是希望,是未来。这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层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南医大人该去想的事情。怎么让学校的排名更进一步?怎么让更多学科冲进更高的梯队?靠的不是等靠要,而是每一个南医大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多一点点努力,再多一份情怀。毕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好的医学生,是为了攻克更多的疾病,是为了让老百姓病有所医,医有所好。这,才是我们办医科大学的初心,也是学科评估背后,真正该关注的东西。

看吧,第五轮评估已经尘埃落定,第六轮的准备或许已经悄然开始。希望下一次,当大家再次谈论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时,看到的是更全面、更闪耀的成绩单。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汗水,需要智慧,更需要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加油吧,南医大!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